山河相望,豫哈情深。7月24日,哈密市礦業權推介會在鄭州成功舉辦,來自豫哈兩地的有關廳局、礦業企業、河南“一帶一路”礦業產業聯盟代表等共聚于此,共謀兩地合作新機遇、共畫礦業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此次對接會由哈密市人民政府和省地質局共同舉辦,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戰略和第十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精神,通過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深化地質援疆、促進優勢互補,促成礦權流轉、技術合作、投融資對接。同時,通過礦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文件及相關政策解讀,為企業投資增添信心,共同推動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及相關產業鏈協同發展。
立足哈密資源稟賦,圍繞“鈦基、硅基、鎂基”三大產業和優勢戰略性礦產,推介主要礦種為鈦、鐵、銅、金等戰略性礦產,石英巖、白云巖、玄武巖等緊缺非金屬礦產。值得關注的是,本次礦業權推介會重點出讓地質找礦項目16個,自治區級擬出讓礦業權35個,哈密市級擬出讓礦業權30個。

“哈密市是新疆的‘東大門’,具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是新疆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河南地質系統自重塑性改革以來,積極響應中央號召,與哈密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在全國率先發起地質援疆,兩年多的實踐充分證明,新疆擁有無可替代的政策優勢和得天獨厚的礦權優勢,當前礦業投資熱度持續攀升,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為豫新能源資源產業合作帶來了新的重大機遇。”省地質局黨組書記、局長石迎軍在致辭中指出,哈密市人民政府和地質局聯合舉辦本次推介會議,立足哈密資源稟賦,圍繞優勢戰略性礦產,推介擬出讓的礦業權項目及社會地質合作勘查項目,以促進廣大企業、地勘單位等,加大在哈密產業布局和項目投資力度,為發揮哈密資源優勢、河南產業優勢,搭建起互利合作的載體,融合發展的平臺,將推動開啟豫新礦業合作的新紀元。

“哈密是能源寶庫、礦藏寶庫,煤炭預測資源量約占全國1/8、全疆1/3;各種有色金屬富集,風區面積占全疆66.3%,是全國日照時數最充裕的地區之一,可謂‘煤’飛‘色’舞、‘風光’無限,被確定為國家煤制油氣戰略基地,是‘疆電外送’重要樞紐和全國規模最大的風光火電打捆外送基地。”哈密市自然資源局局長初振利在推介哈密市礦業權時說,哈密愿與大家一起,以礦業權出讓為“合作支點”,共繪藍圖、共創未來。真誠期待社會各界將開發的腳步留在哈密,將投資的重心放在哈密,將優質項目落在哈密,共享機遇、合作共贏。
“誠摯希望參會企業,以本次推介活動為契機,把哈密作為企業向西發展的戰略支撐,走進哈密,融入哈密,建設哈密,在促進當地經濟建設中實現企業的成長壯大,在布局新疆礦業中更好地實現豫新兩省區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石迎軍對豫哈未來發展滿懷期待,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必須長期堅持;產業援疆意義重大,前景廣闊。作為地質援疆的發起者,河南地質系統愿發揮先行作用,落實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為全省礦業相關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推動更多的優勢企業參與哈密乃至新疆礦業勘查開發,推進新疆能源礦產資源優勢與河南礦業產業鏈深度融合,為豫新兩省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當下,河南地質援疆成果實實在在,且呈現出多元服務、多點開花之勢。“自2023年3月開展援疆工作以來,我們主要突出做好派出隊伍助推行業管理、開展礦產勘查、合辦企業助力產業援疆、建成科技平臺助推產業發展等幾方面工作。特別是開展礦產勘查成效顯著,共同謀劃項目37個,組織實施10多個,其中伊州區橫山白云巖礦普查項目提交白云巖1.95億噸、伊州區紅山梁東白云巖礦普查項目2025年哈密市第一批礦業權出讓收益超3300萬元;哈密東戈壁鉬礦開發補充勘探、大青山金礦整體勘查、淖毛湖煤層氣勘探開發等項目均取得了較好的勘查成果;實施的生產建設兵團首個綜合地質礦產調查項目,在兵團各師首開先河,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省地質局副局長唐志中在介紹河南地質援疆成果時說。
會上,哈密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同志詳細解讀了礦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文件及礦產資源開發政策。此次對接活動不僅是一次推介的平臺,更是一個合作的舞臺,哈密市自然資源局分別與中原能礦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河南地方煤炭集團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地質局及所屬單位,省豫地科技集團及所屬企業,河南“一帶一路”礦業產業聯盟成員單位,省相關國有企業,哈密市自然資源局及所屬兩縣一區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同志和代表共200余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