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自然資源部組建以來,中國礦業領域的政策環境發生了深刻而系統性的變革。告別了過去“重開發、輕保護”的粗放模式,一系列重磅文件的出臺,標志著中國礦業正邁入一個以戰略安全、綠色發展、市場配置為核心的新時代。這些政策不再是零散的“打補丁”,而是圍繞國家頂層戰略進行的一盤深思熟慮的“大棋”。讀懂這盤棋,就是把握未來礦業發展的命脈。
01三條主線,重塑礦業新格局
自然資源部近年來的礦業政策,可以清晰地歸納為三條相互交織、層層遞進的主線。這三條主線共同構成了當前中國礦業管理的核心框架。
主線一:市場化改革——“放活”礦業權,激發市場活力
★ 政策核心: 打破行政壁壘,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這條主線是所有改革的基礎,其變革力度堪稱“顛覆式”。
★ 標志性文件:
《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方案》
《關于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試行)》(簡稱“自然資規〔2019〕7號文”)
★ 深度解讀與記憶點:
1.“凈礦”出讓成為主流: 這是本次改革最突出的亮點。所謂“凈礦”,是指政府在出讓礦業權之前,已經基本處理好礦區范圍內的土地、林草、環保等前置性協調工作,確保礦業權人“拿地即開工”。這極大降低了企業的前期投資風險和時間成本,解決了長期困擾行業的“拿證容易、開工難”問題。
記憶點:從“毛地”到“凈地”,政府“端菜”代替企業“跑斷腿”。
2.全面推行競爭性出讓: 除協議出讓的特殊情形外,礦業權一律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等市場化方式公開出讓。這意味著“關系礦”、“條子礦”將成為歷史,所有市場主體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實現了“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記憶點: “招拍掛”上臺,“批條子”退場。
3.“放管服”改革深化: 大幅下放審批權限,精簡審批環節和材料。例如,將大部分礦產的探礦權、采礦權審批登記權限下放至省級及以下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極大提升了行政效率,優化了營商環境。
記憶點: 審批“瘦身”,服務“提速”。
主線二:綠色發展——“筑牢”生態底線,引領行業轉型
★ 政策核心: 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穿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全過程,強制推行綠色礦山建設。
這條主線為礦業發展劃定了不可逾越的“生態紅線”,是礦企的“生存線”和“發展線”。
★ 標志性文件:
《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通知》
《關于進一步加強綠色礦山建設的通知》
行業標準《綠色礦山建設規范》
★ 深度解讀與記憶點:
1.從“倡導”到“強制”: 綠色礦山建設不再是加分項,而是“必選項”。新建礦山必須按照綠色礦山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生產礦山則被要求限期改造達標。未達到要求的礦山,將在礦業權延續、資源獲取等方面受到嚴格限制。
記憶點: 綠色礦山,從“選擇題”變為“必答題”。
2.全生命周期管理: 綠色發展的要求覆蓋了礦山從勘查、開采、選冶、閉坑到環境恢復治理的全過程。特別是“邊開采、邊治理”和“閉坑后生態修復”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礦企必須承擔起生態修復的主體責任。
記憶點: “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成為硬約束。
3.激勵與約束并舉: 對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的企業,在用地、用礦、財稅、金融等方面給予實實在在的政策支持,形成“正向激勵”。反之,對于破壞生態環境的礦企,則面臨環保督察、行政處罰乃至法律追責的“負向約束”。
記憶點: “胡蘿卜加大棒”,引導行業向綠而行。
主線三:戰略性安全——“抓牢”資源家底,保障國家命脈
★ 政策核心: 聚焦國家緊缺和戰略性礦產,啟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強化國家對重要資源的宏觀調控能力。
這條主線體現了礦業的“國之大者”屬性,直接服務于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標志性文件:
《關于組織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通知》
《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
★ 深度解讀與記憶點:
1.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 這是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與上一輪不同,新一輪行動更加聚焦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急需的戰略性礦產(如鋰、鈷、鎳、稀土、鈾等),強調“向深地、深海、深空”要資源,鼓勵應用高新技術提升勘查效率和發現概率。
記憶點: 找礦“國家隊”出征,目標直指“卡脖子”礦產。
2.強化儲備與保護: 一方面,通過建立礦產地儲備制度,對一些重要但暫不具備開發條件的礦產地進行戰略性保護;另一方面,加強對共伴生礦、尾礦等“二次資源”的綜合利用,推動“資源吃干榨盡”,實現節約集約。
記憶點: 既要“開源”(找新礦),也要“節流”(用好舊礦)。
3.宏觀調控與全球布局: 國家在重要礦產的開發布局、總量調控方面的話語權顯著增強。同時,鼓勵有實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全球礦產資源配置,保障海外資源供應鏈的穩定與安全。
記憶點: 立足國內,放眼全球,下好資源安全“先手棋”。
02核心邏輯:從“單一保障”到“多目標統籌”
如果說三條主線是棋盤上的“車、馬、炮”,那么驅動這一切的底層邏輯,就是中國礦業發展目標的根本性轉變。
過去,礦業政策的核心目標是“保障供給”,服務于經濟高速增長的資源需求。而現在,自然資源部制定的政策,追求的是“安全、綠色、效益”三者的動態平衡與統籌。這是一種更高級、更復雜、更可持續的治理模式。
市場化改革 是為了提升 效益 和效率。
綠色發展 是為了守住 綠色 生態底線。
戰略性安全 是為了筑牢 安全 發展根基。
這三者構成了一個穩固的“鐵三角”,任何一個角都不可或缺。這正是理解自然資源部礦業新政的“總鑰匙”。
03結語
自然資源部近年來的礦業政策,不是簡單的修補,而是一場深刻的系統性重塑。它為中國礦業描繪了一幅全新的藍圖:一個市場更公平、生態更友好、戰略更有保障的未來。對于每一位礦業人而言,適應這一新棋局,不僅是挑戰,更是抓住新一輪發展機遇的關鍵所在。看清方向,方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