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從提升供應質量、滿足多樣化需求、盤活存量、發揮公積金功效等4個方面出臺17條政策。這一舉措不僅在房地產領域引發廣泛關注,也為與之緊密相關的砂石行業帶來了新的思考和機遇。
新政亮點:多維度刺激房地產市場
此次成都樓市新政亮點頗多。在鼓勵購房方面,明確提出鼓勵各區(市)縣進一步因地制宜推廣采用直補購房首付等措施,優化完善延續房地產支持政策。這種 “直補購房首付” 的方式,是金融創新的重要體現,將更好地促進購房首付款的籌集,釋放購房需求。
在住房限售政策上,新政采取分批取消的策略。自2025年7月21日起,2024年10月14日(含)前購買成都市范圍內的商品住房,取得《不動產權證書》后即可上市交易;自2026年1月1日起,2024年10月14 日(含)前取得《不動產權證書》的、仍處于限售期的二手住房取消轉讓限制,更好地支持居民換房需求。這一政策調整將有效促進房產項目進入二次交易流程,盤活存量,釋放改善型住房需求。
此外,新政還在公積金政策上進行了優化,加大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力度,居民家庭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30%調整為20%,降低了購房資金門檻,減輕了還貸壓力。
砂石行業現狀:供需失衡下的困境
據數據顯示,區域分化態勢愈發明顯,尤以西南地區表現突出,呈現出 “冰火兩重天” 的鮮明對比。6月份,在四川地區,機制砂和碎石價格均逆勢上漲2元/噸;而相鄰的重慶渝西區域,碎石價格卻下行4元/噸,區域市場差異顯著。
供需失衡已成為當前砂石行業面臨的核心問題,供需兩端的矛盾持續加劇。供應端方面,自2023年以來,新增砂石礦山集中投產,行業產能快速釋放,市場供應持續增加;需求端則呈現疲軟態勢,作為砂石最大下游的房地產行業投資持續低迷,對砂石的需求大幅縮減。盡管基建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對砂石需求起到拉動作用,但地方債務壓力限制了新項目的開工進度,使得基建的拉動效應十分有限。這種供需失衡的局面直接導致砂石價格承壓下行,在長江沿線、粵港澳大灣區等傳統砂石消費區域,已出現明顯的產能過剩現象。部分傳統砂石需求大省的砂石價格從歷史峰值大幅回落,經銷商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
房地產行業作為砂石的最大下游市場,其發展態勢與轉型進程深刻影響著砂石需求結構。2025年上半年,全國土地市場呈現 “縮量提質” 的特征,三四線城市土地流拍率居高不下,土地市場的冷清直接預示著后續房地產新項目開工不足。截至2025年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較2024年末減少1.2億平方米,已連續四個月環比下降。房地產行業的持續去庫存過程,進一步抑制了對砂石等建筑原材料的新增需求,使得本就疲軟的砂石需求雪上加霜。近年來,隨著房地產投資的持續下滑,砂石行業正經歷著嚴峻的市場考驗。
在行業集中度方面,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華新水泥、中國建材、海螺水泥等頭部企業憑借資金與資源優勢,通過兼并重組不斷擴大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然而,眾多中小企業仍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一些在房地產高速擴張時期成立的砂石企業,在行業下行周期中遭遇 “量價齊跌” 的雙重打擊,部分企業被迫清算退出市場,這一現象暴露出中小企業在市場波動中的抗風險能力明顯不足,行業洗牌進程加速。
新政對砂石行業的潛在影響
成都樓市新政的出臺,為砂石行業帶來了一些積極的信號。首先,隨著購房需求的釋放,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漸回暖,這將直接帶動砂石需求的增長。無論是新建住房項目,還是因二手房交易活躍帶來的裝修等需求,都將增加對砂石的采購。
在城市更新方面,新政提出以城市更新為抓手,大力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加大 “房票” 安置力度。城市更新項目的推進將產生大量的砂石需求,包括拆除舊建筑后的地基處理、新建建筑的施工等環節。而且,通過 “房票” 等安置方式,能夠引導更多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間接刺激砂石需求。
然而,砂石行業也面臨著挑戰。隨著建筑質量要求的提高,對砂石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嚴苛。高品質機制砂石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再生砂石、固廢利用等循環經濟模式或將成為主流之一。這意味著砂石企業需要加大技術投入,提升產品質量,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砂石的需求。
從區域布局來看,新政中推動不同區域房地產差異化發展的策略,也將影響砂石行業的區域需求。如龍泉驛區、新都區等重點發展區域,以及青白江區等提升宜居宜業品質的區域,其房地產項目的增加將帶動周邊砂石需求的增長,砂石企業需要關注區域發展動態,合理布局產能。
成都樓市新政17 條的出臺,為房地產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砂石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在政策的推動下,砂石行業需密切關注市場變化,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優化區域布局等方式,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