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千瘡百孔的金石山,經修復變成了一處風景區。近日,這一礦山修復項目入選全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

金石山景區一景點
金石山位于新余市仙女湖區歐里鎮昌坊村,這里曾因豐富的石灰石資源而興盛一時。靠山吃山,自1921年采礦業興起,礦區鼎盛時期,分布有大大小小50余家采石場及石灰窯,日吞吐貨車近千輛。歷經百年的高強度、粗放式開采,金石山變得千瘡百孔,傷痕累累。

昔日的金石山模樣
山體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地表大面積裸露,水土流失極為嚴重,每逢雨季,泥沙俱下,周邊土地河流被嚴重淤積。揚塵污染讓周邊村莊常年籠罩在一片灰蒙蒙之中,村民苦不堪言。同時,由于長期開采形成的高陡邊坡和采空區,還帶來了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時刻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扭轉這一局面,2018年,金石山礦山被強行關閉取締,并納入歷史遺留礦山名錄。
2022年,新余市仙女湖區投入2.6億元,大力實施“生態修復+文旅融合”創新工程。通過利用特殊地貌打造崖壁景觀帶、保留采礦遺跡構建科普教育基地、建設休閑步道串聯生態功能區等措施,將1278畝廢棄礦坑打造為多功能礦山風景區。

經過修復后的金石山
經過幾年的努力,金石山新增林地220余畝、草地360余畝,植被覆蓋率大幅提升,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精心打造了24個特色區域,涵蓋親子游樂、地質研學、極限運動等多種業態。其中,100米高空組合塔成為全國最高游樂綜合體,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挑戰。礦洞體驗館通過展示石灰石開采工藝和歷史文化,讓游客深入了解礦山的前世今生,成為青少年喜愛的科普教育基地。
此外,公園還巧妙盤活周邊昌坊古鎮資源,將閑置建筑改造為夏布、剪紙等非遺工坊和特色民宿,形成了“礦山游玩+古鎮食宿”的完整旅游產業鏈。景區自今年初試營業以來,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實現營收超過260萬元。
“來吃飯的客人比以前多了,古鎮盤活后,生意還會更好。”昌坊村“天然美味”農家樂店主說,曾在采石場務工的他,10多年前轉型辦起農家樂,礦山風景區的興建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昔日滿目瘡痍的石頭山,不僅披上了綠裝,變成了風景區,還帶動了當地百姓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成為全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與文旅融合發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