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力壯時當過兵;7年軍旅生涯結束后進入國企,先后在建工和建材口里摸爬滾打;從1995年開始走馬上任直至2013年,擔任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總經理;如今雖已過花甲之年,仍以中國砂石協會副會長、浙江省礦業協會副會長、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的身份在不停地忙碌著。要問這人是誰?他就是張繼江,一個具有扛鼎素質的人。
有思想有作為的企業家
記得在一本刊物上看到大意如下的一段話:在過去200多年間,由于最優秀的人才流向了企業,所以西方國家率先發達了起來;如今在我國市場經濟大潮中,具有扛鼎素質、兼備贏利能力和道德信仰的企業家依然是中國社會的稀缺資源。
據了解,1951年3月出生的張繼江,曾于1968年至1975年在部隊服役,1975年至1987年在上海市建工局供銷處從事副站長、宣傳干部等工作,1987年至1995年又在上海市建筑工程材料公司以科長、工程師身份工作了8年。也可能與他常年工作出色有關,1995年時,他受上海建工集團委派,以總經理的身份到浙江省湖州市南郊青山建設大型國有礦山企業。盡管當時社會的大環境尚未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各級政府的首當議事日程上來,但張繼江卻敏銳地依稀看到了未來我國礦山開采行業的發展方向,于是從企業創建初期,他就謀劃出了“新開元”和諧為本、追求卓越的經營理念,決定以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方法改造傳統產業,按照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礦山開發和利用的原則組織生產和經營,以先進的設備、工藝、理念塑造企業形象,并通過規范化和規模化的開采手段,使礦山既環保又可持續發展,并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技術設備最先進、生產工藝最綠色環保的大型建筑碎石生產企業。
有了工作目標,余下的就是付諸行動了。從早期的匯同有關科研單位、高等院校一起開發出可替代天然黃沙用于高標號混凝土細骨料的機制砂,到率先應用從上而下臺階式開采模式,增強礦山開采安全系數;從選用先進的導爆管和電起爆系統、微差起爆技術及中深孔爆破技術,到與世界500強之一的爆破業巨頭公司合作,采用毫秒微差逐孔起爆技術;從引入PLC自動化控制系統,到研發和實施“細粒石砂高效回收及生產用水閉路循環系統”;從加大對粗破、中破、細破三級破碎流程中的高能耗破碎設備的更新改造,到新增立軸破整形機,新建精品石料生產線;從引進國外生產的圓錐破、自動入料控制和監控系統等先進碎石設備和管理系統,到開發出高鐵建設急需的箱梁用專用骨料和高等級公路面層集料……張繼江扛著“新開元”這個“巨鼎”一步一個腳印地一路走下來,在顯著提升了各類產品品質,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增加了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極大地降低了生產能耗,有利地保護了環境。
正因為有了上述行為,張繼江談起“新開元”的過去才有話可說:累計科技創新投入1.5億元人民幣;累計申請了15項技術專利(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3項);累計獲得政府獎勵資金補助約600萬元;各類優質石料產品總產量從早期的100萬噸發展到今天的400多萬噸;銷售收入2010年時就已高達2.5億元人民幣,上繳各類稅收達3600多萬元;各類石料產品先后被應用到上海金茂大廈、浦東國際機場二期、環球金融中心、上海磁懸浮鐵路、京滬高鐵、滬杭城際軌道交通等大批高等級建筑工程和基礎設施上……
由于張繼江多年來兢兢業業努力工作,為企業發展貢獻突出,因此曾多次被上海建工集團、上海材料公司授予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新開元”也先后獲得國家省部和地市級的全國礦山資源開發利用先進單位、綠色礦山、重點骨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財稅收入貢獻大戶等一系列殊榮。
令人難忘的新開元景象
不久前,記者借助參加中國砂石協會在杭州召開2013年年會的時機,不但有幸欣賞到張繼江主持會議的風采,還到他工作的大本營進行了實地參觀。
當時雖是歲末寒冬時節,但一來到湖州,尤其是走進新開元碎石公司的大門,眼前的景象的確令記者有些意外:不但石欄曲徑、綠樹小湖、草坪涼亭等只有一些公園才具備的園藝設施一應俱全,其清潔環保的自動化生產及運輸模式與國內許多砂石廠礦司空見慣的落后生產場景更是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新開元生產區內,一個約30米高、與蒙古包造型類似的大型封閉式室內料場非常壯觀,數條機械滾動式輸送帶從不同的方向與之連接。據悉由于里面安裝有石料加工機組和吸塵噴淋設施,加上蒙古包造型的大棚起到了隔塵隔音作用,所以極大地減少了石料粉碎時產生的粉塵和噪音污染。
距離此地不遠處,還有一個固液分離車間。據介紹,這套可以讓泥、砂、水實時分離回收,能夠凈化污水、循環利用的固液分離系統,是新開元公司花費3000萬元研發的可變廢為寶的環保設備。由于新開元公司開采加工生產碎石的規模很大,每天的用水量大約需要5000立方米,而產生的每噸污水中含有3%的細砂。通過固液分離技術設備,可將這3%的細砂和微細泥土回收起來,供于水泥制造和加氣混凝土及建筑砌塊使用。據悉僅運用固液分離系統每年回收細砂這一項,新開元公司就可增加銷售收入千萬元以上。
另外新開元公司礦區的生產規模也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數十條長短不一的大型機械滾動式輸送帶錯落有致地交錯縱橫在諾大空曠的生產區間,這里沒有人員走動,沒有塵土飛揚,完全是一副現代化的、全部依靠機具生產加工和運輸的規模化生產場景。
俗話說“窺一斑而知全豹”,雖然當日的參觀是走馬觀花,但記者還是從中看到了張繼江經營多年的業績和成果。
據說工作之余老張同志的業余愛好一是看書學習,二是種花養魚喂鳥。在此記者希望這位在建工和建材口工作了近40年的有功之臣放慢工作節奏,好好品味生活,適時適量地繼續為我國砂石行業和新開元公司奉獻其多年培養的扛鼎素質及其他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