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哈淖爾露天煤礦生產現場,15臺120噸級純電動輪礦用車正在有序作業。
今年3月6日,我國首批自主研發的120噸級純電動礦用卡車正式在國家電投扎哈淖爾煤業公司編組運行,該型礦車實現了在國內露天礦山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這些批量投用的純電礦用卡車以磷酸鐵鋰電池為動力源,充電1小時可連續工作4小時以上,單日土巖剝離量達1.8萬立方米,截至目前,累計完成土巖剝離近280萬立方米,相當于1096個游泳池容積。與同噸位柴油車對比成本降低63%,能耗降低40%,年碳減排量達7500余噸,相當于種植40萬棵冷杉。
“過去礦場里柴油味刺鼻,機器轟鳴?,F在電動礦卡運行起來只有四五十分貝,駕乘體驗很好,還節能降耗。”機電管理部副主任楊志佳在礦車檢修區,指著礦車車頭的發動機介紹,這個車輛自重100噸、需要一個人駕駛,一個輪子就三米高。
數據顯示,15臺純電動輪礦用車每年可減少柴油消耗2359.4噸,降低運營成本830余萬元,真正實現了“省錢又減碳”的雙重效益。
這項技術突破背后,是一場艱苦的科技創新攻堅戰。“我們這臺車設計了電池熱管理系統,冬季讓電池保持恒定溫度,夏季為電池系統散熱。”
針對高寒地區低溫環境下電池性能衰減、重載上坡動力不足等難題,研發團隊攻克了多支路充放電、電池均衡冷卻、能量回收等核心技術,獲得5項國家專利,讓“大塊頭”在-30℃的極寒天氣中依然能穩定作業。

“為了進一步提高純電礦卡安全性,我們加裝了自主研發的“車輛智慧安防系統”,實現了防撞預警、實時監控、超速報警、駕駛員行為分析等功能,安全保障再升級。”扎哈淖爾煤業公司機電副總經理朱宴南介紹道。
下一步,扎哈淖爾煤業公司瞄準“雙碳”目標,圍繞“安全、智能、綠色、高效”礦山建設目標。加快“油采向電采”轉變,擴大純電礦用卡車應用數量,深挖新能源設備的效率,著力構建“綠電+電動礦卡”用能模式,推進企業綠色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