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藏格礦業、西部礦業位于西藏的兩個礦產資源開發項目雙雙獲得核準批復,引發外界關注,若兩家公司的新項目順利投產,其市場競爭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有熟悉礦產資源開發的業內人士表示,西藏礦產資源優勢明顯,保有資源量遠超已公布數量,找礦潛力巨大。在當前新能源、電動汽車、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帶來的市場需求不斷攀升之際,西藏礦產資源已具備實現綠色化、智能化、規模化開發的條件,未來將為國家戰略資源保障作出更大貢獻。
銅、鋰新項目將全面開工
藏格礦業6月24日早間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藏格礦業投資(成都)有限公司參與認購的江蘇藏青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其投資控股的西藏阿里麻米措礦業開發有限公司于6月23日收到西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出具的《關于阿里地區改則縣麻米錯鹽湖礦區鋰硼礦開采項目核準的批復》。
據披露,該項目產品方案為年產電池級碳酸鋰5萬噸,同時收回硼元素,副產硼砂1.7萬噸,礦山生產服務期33年(不含建設期2年)。項目估算總投資為45.37億元,全部為企業投資。
“獲得核準批復后,項目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藏格礦業相關人士稱,自2021年10月藏格礦業通過間接控制西藏阿里麻米措礦業開發有限公司51%股權從而獲得麻米錯鹽湖采礦權以來,藏格礦業便將麻米錯鹽湖開發列為頭等大事。
據藏格礦業披露,麻米錯一期工程5萬噸/年碳酸鋰項目建成并達產達標后,在論證供電可靠的情況下啟動5萬噸至8萬噸規模二期項目,二期項目只須獲政府核準即可。
與此同時,以“銅”當家的西部礦業旗下玉龍銅礦三期項目,也在6月23日獲得西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準批復。
玉龍銅礦三期工程項目為改擴建礦山項目,估算總投資為47.93億元(全部為企業投資),建成后生產規模將由1989萬噸/年增加至3000萬噸/年。
據披露,項目開采方式為露天開采,產品方案為銅精礦、鉬精礦、電銅。建設內容包括新建1100萬噸/年選礦廠,濕法冶煉規模由30萬噸/年增加至100萬噸/年,配套建設色公弄溝尾礦庫、150兆瓦源網荷儲一體化供電設施等生產輔助設施,擴建后礦山服務年限為23年。
據介紹,西部礦業全資持有或控股14座礦山,涵蓋多種礦產資源,包括6座有色金屬礦山、7座鐵及鐵多金屬礦山和1座鹽湖礦山。多樣化的礦山資源為西部礦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目前公司銅精礦自給率100%,鉛精礦35%左右,鋅精礦60%左右。
“隨著玉龍銅礦三期項目建成投產,預計生產規模將達到3000萬噸/年,銅金屬量將達到年產18萬噸至20萬噸。”西部礦業表示,玉龍銅礦三期項目將使公司整體礦產銅規模進一步增加,持續提升盈利能力,鞏固并增強公司在有色金屬礦產領域的市場競爭力。
西藏礦產資源豐富
西藏礦產資源豐富,以銅資源為例,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統計,目前我國在青藏高原形成了玉龍、多龍、巨龍-甲瑪和雄村-朱諾四個千萬噸級的銅礦資源基地。“十四五”以來,青藏高原累計新增資源量2000余萬噸,預測資源潛力達1.5億噸,將成為世界級銅資源基地。
記者了解到,巨龍銅礦二期正處于建設當中,項目預計2025年底投產,達產后,年采選礦石量將超1億噸、年產銅30萬噸至35萬噸。而多龍銅礦的資源開發利用方案今年2月通過專家評審,采礦權取得的前置要件均已辦理完畢,進入“探轉采”階段。
今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印發的《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推進西藏、新疆、云南、黑龍江等重點地區銅礦資源基地建設,新建一批大中型銅礦山,持續提升銅礦開發利用和安全生產水平。”
再看鋰資源,相比于青海鹽湖提鋰的成熟布局,尚未規模化開發利用的西藏鹽湖開發前景同樣廣闊。
“研究顯示,西藏已探明的富鋰鹽湖超過60個,仍有相當數量的鹽湖未能開展鋰礦詳勘工作。”有熟悉西藏鹽湖產業人士表示,目前西藏已有包括龍木錯、結則茶卡、扎倉茶卡、麻米錯等十余個鹽湖開展了比較詳細的資源量勘查,氯化鋰資源量總計約1500萬噸。
藏格礦業表示,麻米錯鹽湖遠期規劃產能為10萬噸,國能旗下兩個鹽湖資源遠期規劃鋰鹽產能為13萬噸,疊加扎布耶、當雄錯、拉果錯等鹽湖,未來西藏鹽湖供給鋰鹽總量在30萬噸至40萬噸的量級。
率先在西藏鹽湖實現“鋰想”的西藏礦業近期表示,目前正在推進扎布耶二期建設,2025年伴生產品氯化鉀已陸續開始出售。按照規劃,扎布耶二期項目達產后將年產電池級碳酸鋰9600噸、工業級碳酸鋰2400噸、副產氯化鉀15.6萬噸、銣銫混鹽200噸。
“眼下來看,西藏礦產資源開發的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部分礦山交通、電力、通信設施近幾年建設速度很快。”有熟悉西藏礦產資源的業內人士認為,西藏礦山周邊生態環境普遍較脆弱,對環境保護要求高,開發過程中還須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必須堅持綠色可持續開發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