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噸”到“克”的價值躍遷,從“原礦”到“新材料”的華麗轉身——在湖北黃岡武穴這片孕育傳奇的土地上,一塊普通的石灰巖正書寫著“點石成金”的奇跡,當它以原礦身份銷往上海,每噸僅值60元;搖身一變成為煉鋼用的氧化鈣,身價暴漲10倍;而升級為高端納米碳酸鈣,每噸價值直逼萬元,較最初升值超30倍!
如今,這座承載千年廣濟文脈的港城,正以鈣基材料產業為筆,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征程上揮毫潑墨,一幅由眾多企業共繪的產業振興畫卷,正伴著蓬勃生機緩緩鋪展。

科技創新,解鎖鈣基材料“新密碼”
武穴市優質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38億噸,鈣含量48%以上的占比較大,曾經的鈣基產業都以砂石骨料等初加工為主,處于產業鏈低端。如今,科技創新推動其實現轉型。國鼎華明是轉型中的代表企業,投資15億元建設年產180萬噸納米碳酸鈣項目,促進礦產資源向高端新材料轉化。該企業與國家超細粉末工程中心、華東理工大學等合作建立研發基地,引進專家,取得5項專利,解決了石灰巖加工中的改性問題,使產品核心指標更精準,相容性更好,可應用于塑料、橡膠等多個領域。
這一轉變讓每噸石灰巖的價值從60元提升至10000多元,實現了價值的躍升。2024年,武穴鈣基企業研發投入2.13億元,541名研發人員為產業創新提供支持,推動鈣基材料品質和性能不斷提高。武穴鈣基產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了升級發展。

產業協同,構建鈣基產業“生態圈”
武穴市鈣基產業集群勢頭強勁,105家企業星羅棋布,高新技術企業2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3家,2024年總營收突破114.56億元。華新(武穴)公司、湖北民本鈣業等龍頭引領,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形成“龍頭領航、中小企業共生”的格局,覆蓋水泥、輕質氧化鈣等多領域。
產業協同繪就共贏畫卷。資源利用上,按“品質分級”原則,低品質石灰巖加工砂石骨料,高品質供精深加工,尾泥制免燒磚,實現全資源循環。供應鏈中,民本集團聯合企業搭建智慧物流網,打通上下游壁壘。創新協同上,省級專家工作站與高校共建平臺,攻克關鍵技術,推動“產學研”融合。從資源循環到創新聯動,武穴鈣基產業以集群之力構建“生態圈”,邁向綠色化、高端化新征程,書寫產業協同發展新篇章。

綠色發展,繪就鈣基產業“新畫卷”
武穴市鈣基材料產業綠色發展成效斐然,已有7個礦山入選國家綠色礦山名錄庫,更成功獲評首批國家級礦產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為鈣基材料產業筑牢綠色根基。
提及鈣基原料開采,不少人會浮現塵土飛揚、機器轟鳴、山體裸露的畫面,而在武穴市大法寺鎮小李家尖礦區,這一印象被徹底顛覆——礦山采用階梯式開采,每完成一階便同步回填植綠,讓山體始終綠意盎然;加工環節在密閉廠房內進行,配備隔音除塵設備,有效減少噪音與粉塵污染;生產污水循環利用,淤泥用于綠化填方,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與廢棄物零排放。
這種全鏈條綠色發展模式,為武穴鈣基材料產業注入強勁動力。武穴正以青山為底、綠鏈為脈,推動鈣基材料產業在綠色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
政策扶持,厚植鈣基產業“沃土”
為推動鈣基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臺階,武穴市精準施策,全力厚植發展沃土。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出臺《武穴市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等重磅政策,2024年累計兌現先進制造業及科技創新獎勵資金5327.24萬元,以真金白銀激勵企業創新。
要素保障精準高效,政府斥資2億元收購供熱項目,為園區企業降低用氣成本8%;投入8000多萬元改造田鎮污水處理廠,助企業污水處理成本降18%;在建的武穴港區多式聯運工程預計降物流成本約20%,全方位為企業減負。主動服務紓困解難,2024年通過“我為企業跑訂單”活動,走訪企業200余家,解決問題135個,為73家企業新增訂單17.93億元,為鈣基產業注入強勁動能,推動其在高質量發展路上持續躍升。
從創新驅動到政策護航,從產業協同到綠色發展,武穴鈣基產業正以“點石成金”之能,在高質量發展路上疾馳。未來,這座港城將續寫更多“石頭變黃金”的傳奇,綻放更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