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嗨喲”的抬工號子到“咔嚓”的快門聲,從砂石堆積的灰黃江岸到綠意盎然的生態公園,近年來,嘉陵江畔的工業記憶正被休閑長廊溫柔覆蓋。

“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這里總是停泊著大大小小上百只船。嘉陵江上渡口一帶的砂石生意可以說養活了上萬人。改革開放后,砂石生意被老板承包,老板們那是賺得盆滿缽滿!”看到嘉陵江水滾滾而來,順慶生態環境局職工李雙飛的思緒飄到了20年前。1999年12月清晨,她站在嘉陵江邊,拍下了幾組砂石碼頭的珍貴照片。

20年前,順慶區的砂石碼頭一片繁忙景象,不合理的堆放方式不僅占用了大量岸線,還存在坍塌等安全隱患。當時,砂石碼頭的作業幾乎晝夜不停。各種機械設備在砂石堆放、裝卸、運輸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噪音和大量的揚塵。這些砂石場對嘉陵江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無序地開采影響了河道的自然形態,對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也產生了不良影響。

隨著城市的發展,這些弊端愈發凸顯。為改善環境,提升城市形象,順慶區對砂石碼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改。政府制定詳細方案,關停非法碼頭,引導合法企業規范升級。經過一系列治理,曾經的砂石碼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9年9月,李雙飛再次站在曾經的“砂石碼頭”,拍下了如今的景象。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截然不同的畫面:非法碼頭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轉型后的生態公園、休閑廣場。曾經堆滿砂石的空地,如今成為市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為城市增添一抹亮色。這些改變既提升了城市顏值,也改善了居民生活品質。

嘉陵江水依舊奔流,但順慶人親近它的方式已然改變。二十年,南充順慶砂石碼頭從城市建設的“幕后英雄”,轉變成城市發展的“生態窗口”,見證著南充的成長與進步,也訴說著城市發展理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