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內蒙古準格爾經開區產業園施工現場熱潮涌動。內蒙古匯能硅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萬噸/年煤矸石粉煤灰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建設進入攻堅階段,上千名建設者奮戰一線,吊塔長臂揮舞,運輸車輛穿梭如織,年產7萬噸鑄造鋁硅合金生產線雛形初現。
“項目總投資超10億元,占地面積320畝,預計今年8月底投產。”該公司副總工程師李明介紹,項目采用自主研發的短流程工藝,每年可消納20萬噸高鋁煤矸石與粉煤灰,同步提取鋁、硅元素生產鑄造鋁合金、高鋁脫氧劑等產品。預計項目年營業收入可達9.72億元,創造500余個就業崗位。
李明告訴記者,該項目只是“試驗田”,待試驗成功后,公司將迅速啟動項目二期工程,配套新能源、電解鋁、再生鋁項目。整體項目建成后,總投資將超600億元,可形成年產200萬噸鋁合金產能,相當于每年節約300萬噸進口鋁土礦。這不僅能“吃干榨盡”本地固廢,還將改變我國70%鋁原料依賴進口的局面,為國家資源安全提供戰略支撐。
準格爾經開區位于年產3.5億噸煤炭的“黑金重鎮”核心區域,園區周邊每年伴生的4000萬—5000萬噸煤基固廢,曾是當地的“生態之痛”。如今,在科技創新的賦能下,曾經堆積成山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工業廢棄物,正加速向鋁硅合金、高嶺土原料、陶瓷基材等“工業黃金”蛻變,一場場技術革命正在重塑產業邏輯。
內蒙古御華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是準格爾經開區的重點企業。在該公司生產車間,大型窯爐內火光四射,煤矸石、粉煤灰經高溫熔融后,成為高檔耐火材料莫來石與微晶球磨介質。該公司年產1.5萬噸高端材料,年產值突破5000萬元,客戶遍布華南、華北、華中等地區。
“過去一噸煤矸石僅值幾十元,如今加工成莫來石能賣3000元,科技讓廢料變‘黃金’。”內蒙古御華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生榮說。
在鄂爾多斯市國禮陶瓷有限公司的展廳里,一件件精美的陶瓷產品令人眼前一亮,這些產品的原料中有20%是固廢煤矸石。
“我們把當地一些廢棄煤矸石、廢料高嶺土進行煅燒后,與長石、石英進行配比燒制,制成精美瓷器。”該公司總經理趙東升說,公司正與江西景德鎮相關專家合作開展廢棄陶瓷再利用技術研發,目前已進入中試階段,未來碎瓷片可實現100%循環利用。
通過精準引育項目、培育特色產業、搭建創新平臺等“組合拳”,準格爾經開區正在將煤基固廢轉化為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新“燃料”。目前,園區已集聚24個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重點項目,形成涵蓋鋁硅合金、高嶺土基材料、耐火材料等12類新材料產品的產業矩陣,初步構建起“研發—中試—產業化”貫通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