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歷史成因、資源稟賦、宕口現狀、難易程度等不同情況,分類制定修復方案。根據地質條件、露采面坡度、巖面風化破碎情況、采石開挖對巖體的破壞程度的不同,將修復區域劃分為邊坡區、廢棄地區、坑塘區3類區域分類施策。
成立工作專班,協調落實5000多萬元財政項目治理資金;構建“專業設計+部門聯審+國企實施+屬地護航”工作協同機制;強化日常監管,跟蹤施工進度,建立巡查檢查制度,每周至少赴現場核查一次,確保項目依法依規高效實施;探索構建三級后期管護體系,施工單位負責兩年養護期、屬地街道組建專業管護隊、村民通過“生態積分”參與日常巡護。牽頭屬地街道及宕口權屬單位,制定詳細方案,化解施工矛盾,采取邊施工、邊協調方式,注重矛盾調處力度的同時充分體現人文關懷溫度,充分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確保修復進度有序完成推進。截至目前,轄區內9處廢棄礦山共1072畝已提前半年全部完成治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