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資源部舉行新聞通氣會,通報了新礦產資源法的總體修訂情況、實施前的準備工作以及后續的工作計劃。通氣會介紹,“十四五”以來,我國自然資源部門全力推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設置新增資源量指標的36個礦種中,目前絕大多數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礦目標任務。
通氣會還介紹了湖南臨武雞腳山礦區鋰礦、雅江木絨鋰礦、甘肅涇川鈾礦、山東萊州西嶺金礦等重大找礦成果。萊州市西嶺村金礦最近新增金金屬量近200噸,使得該礦躋身國內最大單體金礦床之列,堪稱世界級巨型單體金礦。
推進黃金資源增儲上產
會議介紹,“十四五”以來,自然資源部成立了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辦公室,會同有關部委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協同推進。
一方面,加強組織實施,“找評攻”一體化推進。自然資源部將新增資源量目標任務分解到有關省(區、市),發揮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找礦“第一責任人”作用。同時加強地質找礦專家技術指導,組織多批次專家指導組,赴24個省(區、市)開展技術指導,解決制約找礦的勘查技術、工程部署等難題,促進實現找礦突破。
另一方面,持續加強政策供給,繁榮礦產勘查市場。2024年以來,部省兩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致力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積極釋放制度紅利,共出臺80多個政策文件,鼓勵和支持礦業權人快速增儲上產。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十四五”期間我國礦產勘查投入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累計投入找礦資金超4000億元,其中社會資金超過90%,2023、2024連續兩年找礦投入超千億元。
通氣會還介紹了湖南臨武雞腳山礦區鋰礦、雅江木絨鋰礦、甘肅涇川鈾礦、山東萊州西嶺金礦等重大找礦成果。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就在會議召開的同一天,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黃金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下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指出,黃金是戰略性礦產資源,兼具商品和貨幣屬性,對維護國家產業安全和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黃金產業迅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和消費國。目前,我國黃金產業規模居全球首位,但發展仍面臨資源保障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難以滿足需求等突出問題。
《實施方案》的出臺,正是要推進國內資源增儲上產,而且目標到2027年,我國黃金資源量增長5%—10%。
山東鞏固世界第三金礦區地位
《實施方案》還要求,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和裝備,2000米以下深度的礦山開采、無氰提金等采選冶技術裝備實現應用,黃金、白銀高端新材料供給能力明顯增強。
據了解,通氣會介紹的山東萊州西嶺金礦重大找礦成果,延深最大達到了2057米,而且從普查到勘查階段,該礦歷經180個鉆孔,累計完成機械巖心鉆探長達30余萬米。尤為引人矚目的是,其最深鉆孔終孔深度高達4006.17米,不僅刷新了國內巖金小口徑鉆探的最深紀錄,更開辟了我國金屬礦產深部探礦的新篇章,成為“攻深找盲”理論的重要實踐。
西嶺金礦,地處三山島金礦的深部地帶,5月17日,該礦新增金金屬量近200噸,累計金金屬量高達580噸,蘊含的經濟價值超過2000億元。這一發現使得西嶺金礦躋身國內最大單體金礦床之列,堪稱世界級巨型單體金礦。
值得注意的是,西嶺金礦北部便是國內排名第二的單體金礦床——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均隸屬于三山島金礦帶,且單個金礦的儲量均十分可觀。經過此次西嶺金礦的增儲,該金礦帶在僅有的20平方千米范圍內,已累計查明金礦資源量高達1300多噸,如此龐大的儲量,即便是在全球范圍內也實屬罕見。
如上所述,西嶺金礦也是深部找礦的佼佼者,其資源量主要匯聚在-1000米至—2500米的標高范圍內,堪稱全國深度最深的金礦發現。
截至2018年底,全球黃金的儲量總計為5.4萬噸,我國黃金的查明資源儲量為13638.40噸,位列全球第八。到了2021年,中國黃金產量居全球首位,但在全球十大在產金礦的排名中,我國金礦尚待躋身其中。
膠西北萊州—招遠地區作為我國最重要的金礦集中區和國家級整裝勘查區,這里金礦密集、礦床規模巨大,已成為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金礦富集區。西嶺金礦預計能滿足特大型礦山三山島金礦連續滿負荷生產30年以上的需求,預估潛在經濟價值高達200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