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位于恩施市龍鳳鎮大轉拐村的建筑垃圾再利用項目施工現場,工人正加班加點修整場地、搭建廠房。
村民聽說在大轉拐村修垃圾廠,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能享受垃圾廠建設成果;擔憂的是,修垃圾廠會污染環境。為何在這里修建筑垃圾廠,會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近日,記者走進施工現場。
綜合優勢明顯
建筑垃圾處理廠的選址,是基于規劃、項目服務地域范圍、運輸成本等因素綜合考量的結果。恩施建筑垃圾再利用項目位于318國道旁,離城區不遠,在恩施東高速出口附近,交通便利。
目前,恩施城市化進程發展較快,伴隨拆遷改造和不斷開工的建筑工地,建筑垃圾產量上升迅速,建筑垃圾處理需求大,而目前垃圾填埋的處理方式要耗費大量土地資源,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威脅空氣、土壤、地下水和飲用水安全。
恩施市建筑垃圾再利用項目投用后,可以解決部分環境污染和固體廢物再利用問題,安置300余人就業,實現生產綜合稅收約1000萬元。
建筑垃圾再利用
“建筑垃圾制磚利用是處理建筑生活垃圾最有效的手段,而且不會污染環境。” 施工現場負責人黃雙龍告訴記者。
對群眾來說,最擔心的就是處理垃圾會產生惡臭、污水和廢氣。“隨著科技進步,垃圾處理設備已發展成為運用高科技手段的新一代設備,將有效化解這些問題。”
“污染排放低、占地面積小是垃圾制磚技術的主要特點。”據介紹,用建筑垃圾生產1.5億塊標磚,可消納建筑垃圾40多萬噸,節約土地340畝。制磚過程中,還可消納粉煤灰4萬噸,節約標準煤1.5萬噸,且同樣的建筑垃圾處理量,垃圾制磚再利用項目需要的用地面積僅為垃圾填埋場的10%左右。
恩施市建筑垃圾再利用項目預計明年12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屆時,恩施的建筑垃圾年處理量將會提升3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