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寶雞市陳倉區領導到訪陜煤新材集團,就推進陳倉區綠色建材產業園項目落地進行再探討。該項目預計總投資14億元、占地約350畝,是陜煤新材集團三個生產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2020年4月,陜煤新材集團與寶雞市陳倉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
陜煤新材集團正踐行“六位一體”綠色建材循環產業的藍圖。所謂“六位一體”,是陜煤新材集團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及技術優勢,通過將“ 新材料 + ”“信息+ ”“智能+ ”運營模式導入建材產業上下游項目,最終形成集礦山開采、精品建筑骨料加工、高品質混凝土及預拌砂漿生產、建筑固廢資源化利用、裝配式建筑及物流運輸“六位一體”的綠色建材循環產業鏈。
按照陜煤集團《石灰石產業戰略研究與發展規劃綱要》,陜煤新材集團將在渭南-銅川、咸陽-寶雞、陜南布局三個生產基地,打造西北地區最具產業完整性的“六位一體”綠色建材產業園區。
同時,陜煤新材集團準確識變,努力尋求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方法、新路徑,以標準化、精細化管理為抓手,著力破解轉型發展難題,力促經營發展與社會、與資源、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立志為行業標準化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做表率。
精細化管理 引領行業轉型發展
尋根溯源——
嚴格控制每一環節、節約每一分工時
6月28日,陜煤新材集團績效考核辦公室再次核對了來自生產運營中心的加分獎勵審批報告,對于生產運營專項評比前三名獲得者,公司將在月度績效工資中兌現獎勵。

這種專項評比活動已在陜煤新材集團連續開展了兩次。評比活動中,公司領導結合各參評人員上月重點工作完成情況,研判其工作思路是否合理優化、分析問題是否精準到位、改進措施是否得力有效后,給出綜合評定。
在連續兩次評比中,富平公司張超因匯報內容詳實、工作閉環、優缺分明而連續榮獲評比總分第一。在感到欣喜之余,張超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對于今后的工作,他也有了自己的思路。
一年365天,而實際生產日不足280天。對實體礦山企業而言,時間成本決定了資金成本和經濟效益。因此,就需要企業在有限時間內創造效益最大化,即嚴格控制生產線的有效運行時間,最大限度釋放臺時產能,增加高附加值產品比重。
“破碎、篩分、輸送……在砂石骨料生產線運行過程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直接影響生產。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要通過匯報的方式開展專項評比,找準核心問題,嚴格控制每一環節,節約每一分每一秒的工時,及時檢查到一顆螺絲釘松動的原因,從而實現精細化管理的目標。”陜煤新材集團副總經理李剛說。
李剛所說的匯報正是本次專項評比的主要途徑。陜煤新材集團生產經營管理包括九大內容,而專項評比主要從影響生產的四大核心板塊出發,分三個級別進行匯報。一級匯報由各子公司負責人進行,匯報內容涉及礦山、生產線、銷售、外因四大板塊;二級匯報由各板塊負責人進行,主要闡述一級匯報各板塊下游影響因素。以礦山為例,二級匯報包括礦山的分孔、爆破、挖土、拉運、輔助等五個環節,將由五個相關負責人向上逐級匯報;以此類推,三級匯報內容更細致、詳實。
在保障設備正常運轉的前提下,想方設法降低能耗,也是降本增效的有力途徑。為此,陜煤新材集團不斷規范成本和產量的雙量化標準,精準施策,有針對性地分步推進每月重點工作。
閉環管理——
降本增效 解除“疑難雜癥”
在陜煤新材集團,生產經營分析會每月召開一次,各生產單位負責人以“總結月度生產情況,分析存在問題,計劃下月重點工作”為主題進行匯報。匯報會的形式很好,但會不會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量,最后變成了形式主義呢?面對種種質疑,生產運營中心沈明給出了答案。

“誰能想到,一個料斗的問題會耽誤30多小時,消耗的時間直接影響了經濟效益。”生產運營中心沈明說,“這種量化評估的方式讓大家直面問題,敢于紅臉揭短。我們相信只要能夠找準、抓住、攻克重點核心問題,其他許多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有利于相互之間尋找差距,促進學習進步。”
每一次生產經營分析會后,都將形成《生產運營影響統計分析表》。現在看來,專項評比或許只是一個測量差距的過程,但連續幾個月甚至一年之后,通過每月分析和全年臺時產量曲線圖,所有生產制約因素將全部反射出來,再細小的問題都能夠尋根溯源,只要我們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固化優勢、正確糾偏、改進不足,精細化管理成果必將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行動指南,促進生產管理方式轉變。
精細化管理運用程序化、標準化和數據化的途徑,使組織管理各個單元精確、高效、協同和持續運行。目前,陜煤新材集團精細化管理工作尚處在學方法和習慣養成階段。因此,每一次月度評比中,公司領導更看重的是管理方法是否科學合理,獎罰措施是否得力有效等,并將通過強化日常監督巡查,劃定時間節點去除憂患,解決影響發展的“疑難雜癥”,推動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轉型發展中,我們不僅要推行量化評估的精細化管理模式,還要做到人性化管理,既要重金獎勵表現突出的“優等生”,也要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給“差生”搭建成長平臺,引導大家站在經營者的位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每一位員工干事創業的熱情,形成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陜煤新材集團總經理郭峰說。
引領轉型——
樹立標桿 踐行國企擔當
“在工作中,任何一個人提出的任何一個再小的建議,只要有利于公司發展,都要進行嘉獎!”這是郭峰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認為行業轉型發展是一個艱難曲折又充滿希望的過程,要推動企業轉型,就必須從根本上重視起來,以更寬廣、更長遠的視野去思考問題,以更大的手筆去謀篇布局。

重獎之下必有勇夫,重罰之下必有畏者。
自專項評比活動開展以來,陜煤新材集團各所屬單位充分利用獎勵機制,進一步量化、細化、優化各類管理工作,使每位員工身上都有責任、有壓力、有動力,大家在實際行動中提升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積極為生產系統各類“疑難雜癥”出謀劃策。安全問題、環保問題、產品供應問題……一道道難題得以解決、一個個難關得以攻克,一項項措施得以保障,員工從企業發展中謀求實惠,增添了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專項評比有助于各子公司之間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我們將全面梳理和分解今年各項工作任務,做到工作有思路、整改有措施、完成有節點,竭力推動精細化管理工作在基層扎根,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富平公司總經理李軍銳如是說。
思路決定出路,更決定著企業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力。隨著國家經濟結構日漸多元化,粗放的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適應砂石行業發展需求,實體礦山企業未來必將向著資源節約型、集約高效型、優質服務型轉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精細化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社會效益是經濟效益的保障,而精細化管理則是企業獲取社會效益的根本途徑,陜煤新材集團將切實踐行國企擔當,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立足時代的需求謀劃未來,推動產業發展與國家戰略布局深度融合,帶領全體員工勠力同行,推動行業向著規范化、標準化、智能化、產業集成化的工業4.0時代轉型,努力將企業打造成可復制的行業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