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深受宏觀經濟影響的企業,上半年盈利下滑超過八成。面對困境,公司積極轉型,正在研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此外,公司還加大國際市場的開拓。
細分市場隱藏了太多的隱形冠軍。如今已經登陸新三板的3000多家企業,其行業更是五花八門。
此次《投資者報》接觸的就是磁力應用裝備行業的一家佼佼者。這個行業由于離普通生活太遠,在很多投資者的眼里是陌生的,但它們是磁電應用裝備行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這家公司就是地處山東濰坊的山東華特磁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特磁電 ,代碼:831387),去年12月份掛牌新三板。今年5月份,公司完成了掛牌后首次股票定向發行,發行股票675萬股,募集資金4725萬元。
在他看來,盡管公司受宏觀經濟影響,今年利潤下滑幅度較大,但是隨著各項新產品投入市場,明年會尋找出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
華特磁電成立于1993年,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鼓勵下海創業。當時他的家鄉濰坊市臨朐縣是全國有名的水泥電子城(10.15, 0.02, 0.20%)。當地水泥企業特別多,很多行業需要的資金很大。王兆連瞅準時機,從山東的一家工程機械學校畢業后,和叔伯兄弟湊了1萬元,成立了臨朐華光電磁設備廠。他們當時就選擇了做市場急需的電磁、永磁除鐵設備。那時鎮江有個國有企業做得不錯,他們還去取經。經過20多年的艱難創業,由原來生產單一產品的小作坊發展成為集研發、生產和銷售超導磁、電磁、永磁力除鐵器、磁選機配套設備、粉體設備以及磁力攪拌器于一體的國際領先的磁力應用系統服務商。
企業起步時步履維艱,半年不到,其他兩個合伙人離職了,王兆連接手,公司因此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為謀出路,他開始自己跑業務,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努力,1994年賣出了4臺設備,共收入6萬元,扣除還貸款 2萬元,剩余資金勉強周轉,這是最艱難的一年。1995年行情開始好轉,慢慢打開市場,銷售了近20萬元,之后與中科院電工所等國內知名院所、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逐步發展壯大,2013年產值達到4.3億元。
磁力應用裝備行業是技術密集行業,創新能力是衡量磁力應用裝備企業的重要指標。公司在該領域已經具有自主創新和核心技術優勢。
從公司披露的公開數據可以看到,截至去年年末,華特磁電擁有6項國際專利和113項國內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及外觀設計專利98項。
公司研發的低溫超導除鐵器磁場強度高、除鐵能力強、重量輕、能耗低,運行節能環保,其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屬于國內外首創。強迫油循環冷卻電磁除鐵器、零揮發5.5T低溫超導磁選機所采用的技術都是國內外首創,技術分別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公司董事長王兆連告訴記者,依靠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公司在磁力裝備生產領域內已經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成為國內磁力應用裝備行業的領軍企業。
遭遇困境積極轉型
由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下游行業礦山、煤炭、鋼鐵等都發生大面積虧損。特別是鐵礦石行業,價格從前些年的120美元/噸左右下降到了現在的56美元/噸左右,降幅達50%之多,很多鐵礦石企業限產、停產,投資意愿急劇下降。
華特磁電的磁力除鐵器、磁選機等主營產品深受影響,盈利大幅度滑坡。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7107.92萬元,同比下降了47.85%;凈利潤為280.85萬元,同比下降了83.20%。去年公司盈利還在增長,盈利為2311.7萬元,同比增長8.44%。
王兆連并沒有被困境難住,積極轉型,不斷加大新產品研發投入。他認為,鐵礦石行業遇到難關,相反,對華特磁電這類企業可能會起到一種積極推進的作用,雖然短期的利潤會受到影響,但長期來看,市場會逐步打開。
王兆連認為,鐵礦石等礦山開采企業只要降本增效,才能應對宏觀經濟的下行,一味地停產、限產并不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他們研發的新產品“提精降渣磁選機”、“電磁淘洗精選機”等產品可以有效降低礦山企業的生產成本。
山東華聯礦業(13.42, 0.00, 0.00%)公司通過采用了華特磁電最新研制開發的提精降渣磁選機和電磁淘洗精選機新裝備串聯使用,成功探索出一條用最先進的磁選工藝及設備替代目前反浮選的工藝,各項選礦指標完全達到或超過原工藝流程指標。 每生產1噸鐵礦石能給企業節省20元-30元成本,不僅如此,用磁選工藝代替反浮選工藝,避免了繁瑣的藥劑配制和添加過程,不再產生有害廢水,減輕了企業的環保壓力,采用該新設備、新工藝后按照年處理原礦260萬噸,年產精粉60萬噸進行計算可為企業節約1800萬元生產成本,創造3600萬元經濟效益。
除了為傳統的金屬礦服務,華特磁電也正在向其他行業轉型。
例如,醫療行業,他們正在研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這種設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醫院都會看到。目前,國內醫院每年的需求量在1500臺,但是,約80%左右的核磁共振成像醫療設備都依賴于國外進口,國內產量僅一兩百臺。
此外,公司還加大國際市場的開拓。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客戶的礦樣目前在公司做選礦實驗,并與俄羅斯烏拉爾選礦設計院和澳大利亞ALS公司簽約聯合建立中國磁電裝備選礦實驗室,致力于把中國最領先的磁力選礦技術和裝備推向全球。
“華特承擔了立環高梯度濕式預選機、醫療用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低溫超導磁選機三項“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并于今年分別通過了國家驗收,目前均已具備產業化的條件,多以這些產品預計明年都將進行批量化生產。除鐵器、磁選機等設備的產值也能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明年公司的日子就好過了。”王兆連對于這個計劃還是非常有信心。
資本市場目標要轉板
和很多新三板公司一樣,華特磁電在沖擊創業板未果后,才轉身投入新三板市場。
2007年,公司股改,目的就是奔著創業板;2011年年底,華特磁電創業板上市申請上報證監會[微博]。不走運的是,2012年IPO暫停, 2013年5月份撤銷了上市申請。
2014年新三板市場開始嶄露頭角,華特磁電為了加大研發投入,擴大生產,選擇了新三板上市。
這次選擇新三板上市,抓住了機遇,上半年以每股7元的價格定增,募集了4725萬元,緩解了資金壓力。但是6月份股災的爆發,拖累了新三板紅火的交易,公司股價也跌破了發行價。不過,王兆連有信心給予股東豐厚的回報。
“我們做企業,不能投機,資本市場風云變幻,宏觀經濟、行業政策會發生變化,企業經營會有波動,但是我們有技術,有團隊,公司就一定能做成為一家有競爭力的企業。”王兆連說,新三板上市僅是第一步,下一步我們還會借助資本市場這個廣闊平臺,讓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當然上市不是企業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