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場中產生的沼氣,今后將作為發電的“原材料”。昨日,亞洲地區目前最大的垃圾填埋氣體發電項目之一———上海老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正式開業。該項目完全滿負荷生產后,每年可向國家電網輸送電力約1.1億千瓦時,滿足約10萬戶居民的日常用電之需。
記者了解到,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場每天處置生活垃圾8000多噸,占本市市區垃圾產出量的70%以上,老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今后將負責將這些垃圾中產生的沼氣收集起來,并用于發電。據介紹,該填埋氣發電項目本期建設規模為12臺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5兆瓦。工程總投資近2億元。目前收集、凈化、發電系統已初步建成,并已有2臺發電機組投入孤網運行。
該項目完全滿負荷生產后,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每年節約發電用煤約3.78萬噸,每年減少了填埋場區約8100余萬立方米可燃易爆填埋氣體的排放,同時向國家電網輸送電力約1.1億千瓦時,解決約10萬戶居民的日常用電,可一定程度地緩解上海日趨緊張的電力供需矛盾。
據悉,首批從老港生活垃圾場中產生的“生物質電”,最快將于今冬明春輸往本市市民家中。屆時,上海電源將呈現火力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等多種形式并存的多元化發電結構。
(源自:勞動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