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在山西太原召開的2024年首屆“零碳礦山”太原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以“零碳礦山”建設為話題,探討如何推動山西煤炭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雙明認為,新能源短期內難以成為我國的主體能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培育以減損降碳技術創新為主導的先進生產力是傳統能源工業轉型發展的戰略需求。煤炭能否繼續主體能源地位,取決于規模化二氧化碳捕集和地質封存技術的經濟性。研究選取適合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的煤礦區,以采煤方式構建二氧化碳地下封存空間,實現采煤與二氧化碳礦井封存一體化,是培育綠色低碳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方向,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
“山西作為煤炭大省,肩負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也面臨著能源轉型的嚴峻挑戰,只有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才能實現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山西省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處長李紅說,山西省于2023年開展了“零碳礦山”示范創建工作,遴選了三個煤礦作為試點,探索煤炭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新思路。
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山西科城能源環境創新研究院理事長袁進表示:“零碳礦山建設是山西省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的有力舉措,是煤炭產業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創新探索,也是煤炭企業破解制約企業可持續發展突出問題的自覺行動。”
針對“零碳礦山”建設缺少理論性支撐的問題,袁進提出需要在“零碳礦山”領域研究的十三個重點課題,并提出了“零碳礦山”標準體系建立的建議,呼吁煤炭企業相關產學研共同參與“零碳礦山”理論和技術體系的研究,齊心合力,共同推動“零碳礦山”建設。
與會專家學者聚焦煤炭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新思路、煤礦甲烷減排、余熱資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礦區林草碳匯等話題進行研討,分享了“零碳礦山”建設的相關理論技術政策研究。
山西省煤炭學會副理事長馮國瑞在總結中談到,“零碳礦山”建設就是煤炭企業落實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重要舉措,是煤炭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抓手。在雙碳戰略背景下,煤炭企業深入推進“零碳礦山”建設實踐,迫切需要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完善一批支持政策,特別是要盡快建立“零碳礦山”建設的技術模式、評價標準和技術支持體系。山西省煤炭學會將一如既往地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強與各方的合作與交流,為推動山西省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本次論壇由太原理工大學、煤炭工業太原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省煤炭學會主辦,山西省煤炭學會生態環境專業委員會、太原理工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山西科城能源環境創新研究院承辦。
“零碳礦山”太原論壇由山西省煤炭學會生態環境專委會發起,致力于搭建煤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交流合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