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地質援疆工作啟動大會上獲悉,近年來,在自然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指導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成18處大型資源基地,烏魯木齊市柴窩堡凹陷北緣等地實現本土技術力量推動油氣調查歷史性突破,形成鋰、金、鈦鐵、銻、螢石等一批資源儲量規模達到超大型的重大找礦成果,阿勒泰、巴音郭楞等地新發現4N8級高純石英礦,阿克蘇地區新發現超大型鋯鉿礦。
新疆地處中亞造山帶核心部位,地跨世界古亞洲和特提斯兩大成礦域,屬世界能源礦產重要富集區、超大型金屬礦集中區。
當前,新疆積極發揮油氣、煤炭、礦產等資源和產業在全國經濟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打造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2022~2024年,新疆分別出讓礦業權146個、227個和558個,出讓收益分別為144.6億元、232.6億元和290億元。
財政投入方面,新疆積極構建政府、社會資本等多方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財政找礦投入由2023年的1.5億元,增加至2024年的5億元、2025年的9.17億元,拉動各類社會主體投入323.5億元;擴大地質勘查項目招標范圍,2024年、2025年新疆財政出資的263個地質勘查項目面向全國招標,參與找礦的單位、人員數量由2022年的74家、0.6萬人,增長至2024年的286家、1.5萬人。
政策支持方面,新疆出臺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地勘單位、礦山企業和國有資金出資的風險勘探投資基金,可自籌資金開展戰略性礦產調查,出讓后除返還實際調查投入資金外,還可給予成交價一定比例的資金補償,為礦山企業在新疆找礦開辟了新路徑。
野外保障方面,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幫助下,新疆建立了“1+5+N”三級野外綜合保障體系,包括烏魯木齊一級野外綜合保障基地,喀什、和田等5個二級野外保障工作站,若干個三級集裝箱式野外營地,可為野外地質工作者提供專業保障。目前,烏魯木齊基地、喀什工作站、大紅柳灘營地已投入使用。
“我們將為各兄弟省市提供優質的保障服務,不斷提升工作效率,確保每個礦產資源項目快速推進、優勢迅速轉化,通過認真落實好地質援疆各項重點工作,爭取在新疆這片熱土上實現新的更大找礦突破,為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貢獻力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