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應急管理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介紹了7月份安全生產形勢。7月份,全國安全生產形勢較為平穩,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912起、死亡1609人,全國各類事故、較大事故、重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均同比下降。
從發生的典型事故看,一些問題隱患仍較為突出:
一是礦山領域重大隱患治理不到位,非法開采問題突出,7月23日,甘肅白銀泓勝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發生一起邊坡坍塌重大事故,造成10人死亡,個別地方接連發生金屬非金屬礦山盜采較大事故,造成人員傷亡。
二是道路運輸較大事故多發,其中7成為貨運較大事故;此外暑期出行游玩增多,旅游客運風險集中顯現。
三是燃氣泄漏爆炸事故頻發,一些地方違規施工導致燃氣泄漏,生產經營場所和居民小區燃氣設備維護使用不當等問題突出。
四是由極端天氣引發的災害事故多發,特別是旅游景區安全措施不到位導致游客遇險,水上運輸冒險航行作業造成人員傷亡。
應急管理部安全生產監察專員李豪文表示,從企業層面,通過開展以“遵守《安全生產法》,當好第一責任人”為主題的“安全生產月”活動,組團為企業開展專家指導服務,以及掛牌督辦、警示約談和嚴肅事故查處等多種途徑,進一步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
李豪文特別強調,安全專項檢查扎實開展。目前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仍然在深入進行,同時深刻吸取一些地區和行業領域發生的典型事故教訓,在全國深入開展經營性自建房和城鎮燃氣安全專項整治兩個“百日行動”,聚焦工貿行業鋼鐵、鋁加工、粉塵涉爆等行業重大隱患和重點事項,開展百日清零行動,突出煤礦9個重點市,4個重點企業和非煤礦山8個重點省份、31個重點縣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治理攻堅。
同時,還完成了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今年的首輪部級督導核查,深化“消地”協作,實現了近7000個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的全覆蓋檢查。據統計,在全國共排查治理了突出問題隱患近16萬條,并且對集中治理的地區還開展了中期評估。同時,安全生產源頭防范治理持續深化。應急管理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危險化學品生產建設項目安全風險防控指南,目前,大多數地區普遍建立了新開工的化工基地、新上的重點危化品項目聯合審批機制,加強安全風險防控和論證,完善安全防范措施。
據了解,在煤礦上,著力推進智能化礦井建設,目前全國累計建成了800多個智能化的采掘工作面。在源頭治理上,還表現在各相關部門建立了聯合執法機制,嚴厲依法打擊非法盜采礦產資源、瞞報謊報事故,以及違法轉包分包,以及違規掛靠資質等一批典型案件得到了查處。同時安全監管力量得到強化。
應急管理部安全協調司司長汪崇鮮表示,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也高位地推動有關工作落實,一方面,實施綜合督查與考核巡查相結合。針對近期事故多發的一些行業領域,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牽頭組織開展了經營性自建房、城鎮燃氣兩個“百日行動”,結合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持續推動各地、各有關部門切實地解決了一些重點難點問題。
應急管理部也深入地開展化工園區和非法違法“小化工”的整治、危化品重大危險源專項督查檢查、工貿“百日清零”、高層建筑和電動自行車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嚴厲打擊礦山領域非法盜采行為。據統計,二季度應急管理系統共實施行政處罰5.5萬次,同比增長9.5%,環比增長61.7%。各有關部門也聚焦重點行業領域,突出做好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商漁共治2022”和鐵路沿線環境治理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等12個部門先后派出70余個工作組深入一線嚴督細查,全力穩控安全形勢。
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劉斌表示,北京市在落實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方面,對標國家的十五條,出臺了36項具體措施。在強化行業監管方面,緊盯儲能電站、燃氣、電動自行車等重點難點,明確“全鏈條”的監管責任。
劉斌指出,通過“打非治違”,筑牢首都發展的安全基石。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嚴厲查處違法分包、轉包、掛靠資質等行為,針對19個違法違規項目作出了41項行政處罰,罰款740萬元;市場監管部門查處銷售不合格電動自行車的違法行為32起,處罰燃氣灶具及配件產品經營主體70家;交通部門處罰涉燃氣運輸案件23起,查扣非法運輸危險品車輛6輛;公安部門嚴厲打擊涉成品油違法犯罪行為,累計破獲涉成品油刑事案件45起,查扣汽柴油530余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