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全文公布,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增強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著力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中部,著力推動內陸高水平開放,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著力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
《意見》明確四大舉措:一是做大做強先進制造,如在長江沿線、京廣沿線、大湛沿線等地引導建設產業集群、基地,打造配套服務平臺,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等;二是積極承接制造業轉移;三是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四是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要點如下:
中央財政繼續加大對中部地區轉移支付力度,支持中部地區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適當增加省級政府地方政府債券分配額度。
統籌規劃引導中部地區產業集群(基地)發展,在長江沿線建設中國(武漢)光谷、中國(合肥)聲谷,在京廣沿線建設鄭州電子信息、長株潭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在京九沿線建設南昌、吉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在大湛沿線建設太原新材料、洛陽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建設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基地。
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重點促進河南食品輕紡、山西煤炭、江西有色金屬、湖南冶金、湖北化工建材、安徽鋼鐵有色等傳統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
加快推進山西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和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
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對產業轉移合作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
在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前提下,適當增加中部地區承接制造業轉移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
創新跨區域制造業轉移利益分享機制,建立跨區域經濟統計分成制度。
選擇武漢等有條件城市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武漢信息光電子、株洲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洛陽農機裝備等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新培育一批產業創新中心和制造業創新中心。
加快鄭州、長沙、太原、宜昌、贛州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支持建設一批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
增加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產品,支持山西與現有期貨交易所合作開展能源商品期現結合交易。
推進江西省贛江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
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為重點,加強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內城市間合作。
支持武漢、長株潭、鄭州、合肥等都市圈及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設,培育發展南昌都市圈。
加快武漢、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增強長沙、合肥、南昌、太原等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促進洛陽、襄陽、阜陽、贛州、衡陽、大同等區域重點城市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
有條件地區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規?;ㄔO和水利設施改造升級,加快推進引江濟淮、長江和淮河干流治理、鄂北水資源配置、江西花橋水庫、湖南椒花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加快補齊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系統化全域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功能。
因地制宜發展綠色小水電、分布式光伏發電,支持山西煤層氣、鄂西頁巖氣開發轉化,加快農村能源服務體系建設。支持許昌、銅陵、瑞金等地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全面開工呼南縱向高速鐵路通道中部段,加快沿江、廈渝橫向高速鐵路通道中部段建設。
實施漢江、湘江、贛江、淮河航道整治工程,研究推進水系溝通工程,形成水運大通道。
加快推進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建設,繼續實施省際高速公路連通工程。
加強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發展沿江港口鐵水聯運功能,優化中轉設施和集疏運網絡。
加快推進鄭州國際物流中心、湖北鄂州貨運樞紐機場和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建設,提升鄭州、武漢區域航空樞紐功能,積極推動長沙、合肥、南昌、太原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樞紐,提高支線機場服務能力。
完善國際航線網絡,發展全貨機航班,增強中部地區機場連接國際樞紐機場能力。
充分發揮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長沙臨空經濟示范區在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鼓勵武漢、南昌、合肥、太原等地建設臨空經濟區。
加快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建設,推動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
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構建區域性電子商務樞紐。支持有條件地區設立綜合保稅區、創建國家級開放口岸。
支持鼓勵類產業企業上市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債券市場直接融資,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強對中部地區的支持,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增強金融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