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完成創新項目372項,其中百萬級10項、十萬級35項;獲得專利17項,產生經濟效益3000余萬元;結算創新性績效工資298萬元;全員參與率由2019年的63%提高到2020年的72%……

一個個亮麗的數字背后是科技創新工作的真實寫照。2020年,陜北礦業韓家灣煤炭公司依靠科技進步穩定礦井生產,以科技創新提效能,以技術改造降成本,創新項目質量數量不斷創下新記錄,科技創新工作爆發出強勁力量。
01全力厚植創新“沃土”
“我們制定出臺科技創新管理辦法,開展全員‘雙創’‘三小一練’等活動,引導職工在推動礦井安全生產中想辦法、出點子,職工小改小革、技術創新在礦區遍地開花。”韓家灣煤炭公司生產部部長霍軍鵬介紹道。
該公司建立了黨政領導、工會牽頭、技術引導、骨干示范、全員參與、成果落地的“雙創”工作格局。
該公司以勞模“雙創”工作室、創新工廠等平臺為載體,創建了1個創客總站,24個創客分站。通過開展技術攻關、技術革新、專利發明,不斷拓寬延伸成果轉化和實操實訓技能提升通道。
該公司出臺了《全員“雙創”工作管理辦法》,注重全員參與,以解決安全生產、經營管理、降本增效等方面的短板和薄弱環節為切入點,為各創客分站下達年度創新指標,激活創新活力。
該公司建立考核獎罰機制,每季度召開創新項目評審會,將所評審項目分為5個等級,進行精準獎勵。按照“誰創新誰受益”的獎勵原則,對職工提出的創新創造項目,給予一定技術、設備、物資支持,并對在生產經營中得到應用的項目進行重獎。
02“創客”提升有妙招
“我能有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公司的培養,更離不開師傅們的耐心幫教。”王釗是該公司通維隊的一名技術副隊長。去年9月份,他被陜北礦業公司評為優秀科技創新工作者。
為幫助職工快速成長,2020年,該公司重新聘任了6名創客導師和22名工匠。成立了以導師、工匠為帶頭人的創客團隊,積極開展導師帶徒、工匠帶徒活動,不斷提升全員“雙創”工作品質。
同時,該公司將各區隊懂技術、有經驗的技術能手、創新達人、草根專家請上創新大講臺當老師,堅持“課堂培訓”與“師帶徒”培訓互補。通過“內培外訓”和“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辦法,讓職工在獲取技術創新知識方面能夠實現“彎道超車”。
“我們以培養鍛造創新型人才隊伍為目標,倡導職工踐行工匠精神,定期組織職工開展技術創新培訓,讓大家在創新提高上進入快車道。”該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楊哲說。
此外,該公司還采取“以賽代練、以練促訓”的形式,通過技術比武、項目攻關、崗位練兵等活動選拔人才,為科技創新工作蓄積了人才力量。
03交出“硬核”成績單
2020年4月份,該公司安裝隊將補強支護工藝作為創新攻關課題,首次采用φ17.8毫米*3米的鋼絞線配合W型鋼帶對幫部、交叉口多處區域進行補強支護。
這一技術攻關讓安裝隊僅用了5天時間就安全順利地完成了3401綜采工作面回撤重任。面對此次回撤記錄的刷新,所有職工對技術創新和攻關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嘗到技術革新的甜頭后,一時間在礦區刮起了一陣科研攻關、技術創新的“旋風”。
去年11月份,在該公司舉辦的創新成果展上,移動式多功能起吊裝置、電纜鉤清洗裝置、四臂錨桿鉆車機載式錨索自動張緊裝置等百余項創新項目迸發亮相。這些智慧結晶,猶如一顆顆美麗的珍珠光彩奪目,有效解決了生產中的棘手問題,成為破解安全生產腸梗阻的靈丹妙藥。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370余項自主創新項目,97%的成果轉化應用,為800余名職工在安全生產上帶來了減輕體力勞動、提高功效的福音,也點燃了創新發展引擎。
在奮力打造智慧化礦井,開啟“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該公司科技創新項目正如一朵朵鮮花,散布在生產一線、車間廠房,展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