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能源新礦集團孫村煤礦近日收到了一份豐厚大禮——500萬元。“集團公司一次性拿出1500萬元重獎了376項創新成果,這在新礦歷史上前所未有,孫村煤礦的注漿錨索項目獲得了這次成果最高獎。”孫村煤礦礦長張殿振說。
不僅是科技創新成果,此次獲獎的還有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在新礦集團召開的創新大會上,董事長、黨委書記張若祥表示,企業給予的機會是均等的,干部職工無論在哪個崗位工作,憑借辛勤付出、堅持創新,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能得到豐厚回報。
創新是新礦集團的文化基因,也是其改革發展的最大動力,集團曾八年七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近兩年來,該集團不斷加強高新技術應用研發和產業轉化,涌現出了一批重要的自主創新成果,成果轉化率達到了91%。其中,主導創制標準7項,頒布實施2項,截至目前共編制18項,頒布實施13項行業標準,有1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共完成科研攻關和新技術推廣項目629項,其中34項成果通過省部級技術鑒定,22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獲得授權專利119件,創效達27.7億元。
新礦集團以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與應用技術的系統集成為重點,依靠自主創新調整產業結構,著力破解了一些制約安全高效生產的技術難題。
圍繞智慧礦山建設,該集團全面實施運輸系統、排水系統、壓風系統集中控制。目前,皮帶運輸系統集控率達到90%,壓風系統全部無人值守,中央泵房實現地面遠程控制,由機器人巡檢值守,共計減員800余名;10對礦井成功實施“薄煤層自跨成巷技術”、“注漿錨索+”等多種切頂留巷工藝,直接掘進費用減少5500萬元。
新礦集團深入開展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再創新,積極引進新裝備、新工藝、新技術;開展選煤廠技術診斷及改造,兩年來精煤回收率同比提高2.15%,增加利潤3.86億元。去年,該集團在山東省內精煤銷量占59%,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實現提質增效5100萬元。
創新商業模式,著力構建“疆煤外運”供應鏈,有效解決了傳統產煤賣煤、產品結構單一的問題。該集團將新疆秦華煤礦“西煤東調”進行配洗,制定了12種配比方案,豐富多元化產品結構,最大滿足了客戶需求。
同時,還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搭建創客平臺,完善創新機制,形成萬眾創新的新局面,加速轉化實用性新技術、新成果,拓寬了改革發展新路徑;與國內20多所知名大學、科研機構聯合,打造了以煤炭、煤化工等產業下轄的14個研究所,127個研究室、2個試驗室、1個檢測站、31個試驗基地;與企業14個研究所的“基層骨干”研發團隊形成合力,提高了新礦集團研發隊伍的技術創新水平;建成了18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62家勞模創新工作室,促進了大量創新成果的轉化。
目前,貼近生產一線、解決實際問題的群眾性創新活動正在新礦集團蓬勃開展,兩年來累計完成群眾性技術創新項目1453項,征集合理化建議2萬余條,創造效益7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