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長江流域及以南重要流域水域四個月的統一禁漁期制度開始實施,多地禁漁期嚴禁開采河砂。長江中、下游地區基建、工程項目集中開工,河砂需求量迅速攀升;加上供應的減少和嚴格的超載治理手段,長江中、下游河砂價格一路走高,導致河砂市場價格暴漲,至今仍讓不少業內同仁感到心驚。
自2018年3月1日0時起,我國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閩江和海南省內陸水域等重要水域正式進入為期4個月的春季禁漁期。河砂價格是否還會急劇暴漲尚未可知。尤為嚴峻的是,今年起,黃河流域自4月1日12時至6月30日12時也將實行禁漁期制度。
在此前整理各省份采砂制度發現,多省份明確規定禁漁期內禁止采砂活動,今年是我國首次如此大范圍統一執行禁漁期制度,禁漁、禁采范圍比去年進一步擴大且執法極嚴:2月份有關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漁業主管部門組織近千艘執法船艇、近萬名執法人員在轄區內開展同步執法。
每年開春3-4月份工程項目大量開工,根據經驗,砂石尤其是天然砂價格在此階段將經歷上漲過程,形成開年砂石價格的第一個高峰:以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到岸價為例,2016年4月5日龍吳路靠岸市場價格中砂價格約50元/噸,2017年3月13日粗砂報價達90元/噸,價格波動幅度逐年上升。
重慶市在禁漁期內抓獲的采砂船
可以預見的是,由于供應和質量穩定的機制砂在各地的普及程度不同,天然砂開采的減少對市場沖擊的表現也將大相徑庭,如在機制砂使用成熟的閩江流域,禁漁期禁止采砂對當地市場細骨料價格的推動或將較為微弱。
而在其他地區,洞庭湖周邊為代表的湖南各地采砂活動大范圍暫停、采砂規劃待批,各地限量開采、打擊非法采砂力度不斷加大,機制砂產能和接受程度欠佳,今年3-4月份部分地區河砂價格上漲或將成為大概率事件。至于能否超越去年“上天”的漲幅,仍取決于供需雙方的博弈,各地開工量、開工率、禁采力度、采砂規劃是否合理等因素等都將成為價格天平兩端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