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煤炭行業影響深遠的十大重要事件回顧:
1.煤價跌回2004年末水平,超八成煤企虧損
今年,煤炭價格下滑,效益下降,虧損面擴大。目前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平倉價365~375元/噸,相比2011年的高點(860元/噸)下降了58%,煤炭價格已跌回2004年末水平。部分優勢企業開始出現虧損,行業虧損面達80%以上。
2.控制產能成常態,煤炭需求難大幅增長
“十三五”期間煤炭行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淘汰落后產能。根據《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規劃研究報告》中的建議,“十三五”末,中國應該通過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一多半的煤炭企業將退出市場。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明確,正在制定的煤礦退出機制,將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合法化地化解產能過剩。
3.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納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
國家能源局4月27日發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年-2020年)》,明確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七方面重點任務。提出到2017年,原煤入選率超過70%;燃煤工業鍋爐平均運行效率比2013年提高5個百分點。到2020年,原煤入選率超過80%;現役燃煤發電機組改造后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時,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到60%以上;燃煤工業鍋爐平均運行效率比2013年提高8個百分點。
4.煤炭工業科學發展指導意見出爐
國家能源局2月4日發布《關于促進煤炭工業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優化煤炭開發布局,今后一段時期,東部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煤礦項目;中部地區(含東北)保持合理開發強度,按照“退一建一”模式,適度建設資源枯竭煤礦生產接續項目;西部地區加大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協調力度,重點圍繞以電力外送為主的大型煤電基地和現代煤化工項目用煤需要,在充分利用現有煤礦生產能力的前提下新建煤礦項目。
5.違法違規煤礦治理力度加大
今年,政府相關部門繼續出臺措施,加強治理,措施也越加完善和嚴厲。5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煤監局下發了《關于落實違法違規煤礦煤炭相關治理措施的通知》,從煤礦生產、銷售、運輸、下游采購等多個方面,堵住違法違規煤炭流入市場。這一措施若嚴格執行,違法違規煤礦生產的煤炭將會無人敢買、無人敢運,從而將超能力生產、違法違規生產的煤炭排除在市場之外,達到治理效果。
6.煤層氣勘探開發提速
國家能源局2月3日發布《煤層氣勘探開發行動計劃》,“十二五”期間,建成沁水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東緣煤層氣產業化基地;建成36個年抽采量超過1億立方米的規模化礦區。到2020年,建成3個至4個煤層氣產業化基地,新增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1萬億立方米;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量力爭達到400億立方米。
7.擁抱“互聯網+”,煤炭迎電商時代
今年煤炭電商日趨火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面上有東煤交易、找煤網、易煤網等80多家煤炭電商,還有許多電商平臺正處在醞釀、孵化階段。“互聯網+”煤炭最終將成為整個能源生態圈的一部分,形成能源清潔高效利用、信息互通共享、全產業智能化運營的能源互聯網。隨著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互聯網思維將深刻影響傳統的煤炭交易方式,成為煤炭行業發展的新動力。
8.煤炭進口量持續大幅下降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制定的《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自1月1日起施行,對于商品煤相關質量指標進行了明確規定,不符合要求的商品煤,不得進口、銷售和遠距離運輸。《辦法》施行以來,各地檢驗檢疫部門也加大了對進口煤質量的檢查力度。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煤炭進口量持續大幅下降,其中5月份實現煤炭進口1425萬噸,同比減少976萬噸,下降40.6%,創下2011年5月份以來49個月新低。
9.重點地區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啟動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發布的重點地區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暫行辦法,2017年京津冀煤炭消費量將比2012年減少6300萬噸。其中,北京市減少1300萬噸,天津市減少1000萬噸,河北省減少4000萬噸。實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旨在推動淘汰落后產能,減少煤炭消費,并利用優質能源替代煤炭消費,重點地區還包括山東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廣東省的珠三角地區。
10.山西涉煤審批事項由63項精簡為38項
山西經濟發展深陷“一煤獨大”困局,在前三季度31省市GDP增速排行榜上,山西位列倒數第二,增速僅為2.8%,與今年6%的增速目標相去甚遠。今年,山西省出臺《山西省煤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案》,涉煤審批事項由原有63項變為38項,精簡合并25項。山西深化煤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于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促進煤炭產業實現“六型”轉變意義重大。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