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提供的數據,在熱軋鋼材制造成本中,鐵礦石占了成本的34.8%。而其他研究報告中,這一數據也通常在40%以內。2009年,中國鋼鐵業雖然率先復蘇,但整體處于盈虧基本平衡乃至微利狀態。礦石的上漲,最受損害的是哪一類鋼企?鋼鐵行業格局會否增加變數?
“目前看來,更多依靠現貨礦的小企業比擁有長協的大企業損失更大。”國泰君安鋼鐵行業分析師余辰俊表示。他提及,雖然由于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上半年的現貨礦價格一度比長協價更低,讓大量購買現貨礦的小企業顯示出了成本優勢,但在礦價的上漲階段中,由于多數大型鋼企擁有一定比例的長協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鎖定價格波動風險。而眾多依靠購買現貨礦的小企業,只能忍受成本不斷上漲的現狀。
目前的鐵礦石現貨價格就正在經歷一輪迅猛上漲行情,且礦價漲速遠勝于鋼價漲幅。眾多依靠現貨礦的小企業壓力倍增,2010年的鋼價走勢就成為最受關注的對象。
“我們現在已經沒法關心鐵礦石價格了,我們更關心今年的鋼材價格到底能不能支撐這樣的礦價上漲?”河北一家年產量約在300萬噸的鋼廠負責人鄂先生告訴記者,目前鋼材市場正在演繹的是不斷攀升的成本推動的上漲行情,而這樣的局面在高庫存的形勢下,已經岌岌可危。“如果鋼價能漲到6000元/噸,那我們還怕什么礦石漲。可我實在擔心,現在的鋼價在這樣的庫存下可能根本支撐不下去,年后必有一跌。”在他的預期中,下跌的鋼價最終會壓低現貨礦石價格,“到時候又出現一次現貨比長協價低的局面也不是不可能。”
事實上,業內已經紛紛開始對具體的成本增加量和鋼價漲幅做出預測。某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今年主流鋼材的成本預計會增加300元/噸。而另一位業內人士則認為,今年的主流鋼價基數會比去年上漲300元/噸。總體而言,行業內對2010年的市場需求普遍有良好預期,再基于目前鋼材期貨價格的攀升走勢,業內對2010年的鋼材價格也普遍看漲。
而在小企業擔憂鋼價無法支撐成本的同時,有長協礦“防身”的大型鋼企則對今年可能出現的資源緊缺憂心忡忡。業內人士表示,“很多大鋼廠都很擔心可能出現資源緊缺的時點,在做前期準備。”
據悉,鋼廠所擔憂的“資源緊缺的時點”,指的是在長協談判過程中,如果進度受阻,三大礦可能發起貿易戰,通過減產來抬高現貨價格,達到掌握談判主動權的目的。“對于那些對外礦依賴度到80%左右的企業來說,屆時其生產安全將受到非常大的威脅。”上述人士說。
而除了減產保價,在去年的談判期間,兩拓還曾憑借在航運領域的控制權,在市場上租下大量礦船,炒高BDI指數。據悉,兩拓拿船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簽訂一個較為長期的租賃合同,例如1年期或者3年期,另一種則是在現貨市場上拿船,租金按日收取。
對于這種礦山“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法,眾多依賴外礦的企業不得不防。而部分貿易商在去年年底已經開始豪賭2010年一季度行情,大量采購期貨,礦山資源短時間內正在面臨供不應求的局面,進口礦期貨價格也因此出現了上漲。
在成本上漲預期強烈的情況下,而上漲能否順利傳導至下游,是對鋼鐵未來基本面定性的最核心問題。對此,長城證券分析師喬培濤持較為樂觀的態度,理由有三:一是鋼鐵今年的需求增量遠大于供給增量,相比去年供需矛盾大幅緩和,鋼企利潤空間有增厚基礎。二是下游行業能夠承受鋼價傳導幅度。對于大部分機械制造類下游行業而言,鋼材成本占其總成本的30%以內,鋼價上漲20%,則其成本上漲6%,完全可承受;而土建成本占地產成本的比例更小,基建項目屬財政支付,對成本不敏感,長板材均無成本傳導障礙。三是今年通脹預期明確,鋼價亦會受通脹影響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