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建筑垃圾的管理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宿遷市以其全新的建筑垃圾管理模式,展現了以科技賦能、政策監管為雙輪驅動的城市治理新思路。最近,市湖濱新區城管局的執法人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了迎賓大道某路段的渣土垃圾,這一發現促使他們立即啟動了建筑垃圾管理的智慧監控系統。
"經核查,你公司車輛在運輸工程渣土過程中,途經迎賓大道路段時,涉嫌存在拋灑滴漏、污染路面等違法行為,請立即停止運輸作業,接受調查處理。" 這一現場執法不僅是對違法行為的嚴肅處理,更是加強建筑垃圾管理的重要一步。
宿遷市工程渣土管理處處長張媛媛指出:“通過強化科技賦能,我們的監管網絡越織越密、越織越牢,真正構建起了源頭—運輸—消納的全流程數字化監管體系,有效減少了渣土車輛超速、偏離路線、違規傾倒等行為。”
過去一年,宿遷市積極推進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特別是在監管體系的創新構建和技術升級方面,提出了多個具有前瞻性的舉措。為了應對建筑垃圾產生量劇增的挑戰,宿遷采用了“全鏈施策、閉環監管”的管理思路,力求從源頭到末端都實現科學管理。
在制度建設上,宿遷市于2024年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包括《宿遷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宿遷市裝修垃圾管理導則》等,為建筑垃圾的管理提供了切實的法律指導和操作規范。這些文件明確了各環節責任分工,使得建筑垃圾管理的各個環節都能進行有效控制,確保管理措施落實落地。
在此基礎上,宿遷市還成立了城市管理局生態環境問題攻堅工作專班,致力于壓緊壓實建筑垃圾管理責任,強化建設單位、運輸企業、消納場所的三級管理責任。這一系列措施的合力作用,讓建筑垃圾無證運輸、隨意傾倒等行為得以有效遏制,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300余次,巡查點位達200多個,查處問題500余個。
值得一提的是,宿遷市的建筑垃圾管理并不止于法律和制度的嚴格約束,它還融合了信用管理的創新。通過制定信用監管流程圖和三方信用責任清單,宿遷探索出了一種“信用+”的綜合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對不良行為的企業施以信用扣罰,對表現優秀的企業給予積分獎勵,形成了良好的誠信經營氛圍。這樣的舉措不僅提高了行業自律,還促使企業在建筑垃圾管理中自覺遵循規范。
此外,宿遷市還實現了各政府部門之間的聯動執法,聯合住建、交警、屬地城管等多個部門的協作,使得建筑垃圾管理形成了一個統籌、協調的體系。2024年,宿遷完成市區148個建筑渣土處置項目核準工作,并開展執法檢查300余次,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宿遷市積極編制《宿遷市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規劃(2024—2035年)》,并按照“五有一分類”標準建設建筑裝修垃圾集中收集點,以進一步推進建筑垃圾的規范收集和處理。目前,宿遷市已建成42個規范化、密閉化的垃圾收集點,專業運輸企業共計22家,運輸車輛達508輛,日收集轉運能力達1.1萬噸,極大地提高了建筑垃圾的處理能力與效率。
宿遷市的建筑垃圾管理模式更為注重環保。在這一過程中,當地政府引導渣土運輸企業不斷加大環保投入,逐步淘汰老舊的柴油運輸車輛,鼓勵企業更新換代,提高運輸效率與環保水平。通過這些舉措,宿遷不僅確保了建筑垃圾的規范處理,同時也為提升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奠定了基礎。
更值得一提的是,宿遷在創新管理手段方面也取得了進展。針對居民裝修垃圾的處理,宿遷推出了“宿遷市裝修垃圾收運管理小程序”。居民只需填寫垃圾產生地點和種類,選擇適合的清運時間,便可由清運企業派出專人處理,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也為裝修垃圾的合規處置提供了便利。
綜上所述,宿遷市正以“全鏈施策、閉環監管”為引領,在建筑垃圾管理上開辟了全新的路徑。這不僅僅是對城市環境的一次整治,更是對未來城市建設管理理念的一次深刻反思。隨著科技引入力度的加大,以及管理思路的不斷創新,宿遷的建筑垃圾管理模式無疑將在環保、經濟與社會發展之間實現良性循環,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