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撫州市自然資源局召開“系統施治加快推進全市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清零”新聞發布會。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黨總支書記曾煥就撫州市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進展情況作簡要介紹。
統籌安排部署,積極爭取專項資金支持。2023年5月,撫州市撫河流域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通過國家競爭性評審,獲得中央獎補資金3億元。示范工程項目總投資5.85億元,用于支持撫州市示范工程項目,項目實施周期為2023至2025年,對撫河流域歷史遺留廢棄礦山進行全域治理,預計修復歷史遺留廢棄礦山479座,修復面積約1.83萬畝。
科學合理規劃,實現廢棄礦山綜合治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根據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水則水的原則,修復工程向統籌規劃、綜合治理提升,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與資源開發、產業導入相結合。項目規劃設計充分考慮當地群眾需求,鼓勵地理對位置較好、修復范圍集中連片的廢棄礦山實施土地開發新增耕地,并結合各地產業需要和文旅特色,引進太陽能光伏發電,打造礦山公園、研學基地等,進一步凸顯礦山生態修復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將廢棄礦山由包袱變財富。
完善工作機制,示范工程項目有力有序推進。撫州市先后印發了《撫州市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撫州市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江西撫河流域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工作方案》,專門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項目推進領導小組和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的市工作專班,高位推動項目實施,高規格召開示范工程項目推進會。
引進先進技術,生態修復取得明顯成效。撫州市示范工程項目引進相關專利技術,有效提高坡面修復效果,增加植被多樣性和存活率,消除疤痕感,同時修復過程中增加園林設計理念,提高修復效果美感。目前,示范工程項目已進場施工礦山數468座,總體開工率97.7%,已完成修復373座,總體完工率77.9%,已完成修復面積13065.09畝,完成率71%;植被覆蓋率增加46.4%,水土流失面積減少率達95%,消除地質環境隱患96處,減少了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分批開展驗收,生態修復進度持續加速。目前,示范工程項目已提前完成年度績效目標任務,項目建設單位正在組織開展已完工礦山的自驗,12月底前組織開展示范工程項目已完工礦山的初驗,做到完成一批、驗收一批、銷號一批,及時銷號出庫。
下一步,撫州市將從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加強監督檢查、做好項目驗收、強化后期管護四個方面發力,進一步加大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力度,全力推進示范工程項目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