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至15日,第十八屆榆林國際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產業博覽會在陜西省榆林市舉行。在本次博覽會同期舉辦的礦山生態修復與高質量發展交流活動中,中國經濟信息社(以下簡稱“中經社”)與中國礦業大學應急治理與國家安全研究院組成的課題組聯合發布《全國礦山生態修復多元共治典型案例(2024)》(以下簡稱《案例》),從技術創新、管理升級、資本賦能等多維度梳理提煉12個典型案例企業的實踐經驗,釋放礦山生態修復活動標桿效應,提升我國礦山生態治理發展形象。
礦山生態修復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目前全國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已實現由單一要素向系統治理轉變、由工程措施為主向自然恢復為主轉變、由末端治理向全鏈條管理轉變、由單純依靠財政向多元化投入轉變的四大轉變,但仍面臨歷史欠賬較大、修復方式單一、資金難以保障等諸多挑戰。
隨著《自然資源部關于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等引導和支持社會各界參與礦山生態修復的文件陸續出臺,各地積極響應,因地制宜、因礦施策,積極推動構建政府主導、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礦山生態修復長效機制,涌現出一批具有創新性、代表性和推廣性的典型案例。
課題組啟動以煤炭礦山為主,涵蓋金屬、非金屬、燃料等礦山的生態修復案例全國征集活動并形成《案例》。通過梳理提煉礦山生態修復的技術創新、項目實施的管理創新、撬動社會資本的模式創新等亮點,《案例》充分展現了地方多主體多學科跨部門協同機制、多要素系統治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有效做法與實踐經驗,為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各社會主體參與礦山生態修復活動提供了有效借鑒和參考。

“2024年3月,我們組建礦山生態修復多元共治典型案例征集課題組,期間進行了十幾輪次的溝通和專家研討,明確案例征集的范圍、領域及對象,制定案例征集的流程、申報渠道和截止時間,編制申報案例的評分標準等。2024年全國礦山生態修復多元共治典型案例征集活動于7月底正式啟動,到8月25日截止。”中國經濟信息社經濟智庫事業部副主任李濟軍介紹。
據了解,收錄的12個典型案例涉及煤炭、鐵礦、建材等多類礦山,露天礦、地下礦等多類開采方式,在產礦山、廢棄礦山等多種礦山,以及東部地區、中西部多沙粗沙生態脆弱區、高原高寒地區等多類區位。《案例》入選企業有陜西陜煤曹家灘礦業有限公司、重慶市長壽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中煤礦山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徐州中礦巖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市臨淄區自然資源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龍巖監管分局、東珠生態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國能神東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家能源集團陜西神延煤炭有限責任公司、河南豫礦資源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徐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研究院。
作為國家級經濟信息旗艦、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經濟研究中心建設主體,中經社長期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開展調查研究、提供決策參考。未來,中經社將繼續攜手社會各界在進一步推動我國礦山生態修復與高質量發展上凝智聚力,為全面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創新、推動生態治理系統重塑、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智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