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宿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全省2024年度第二季度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進展情況通報中,上半年我市已完成項目29個,完成數量居全省第一,并超過全省完成數量一半。
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安徽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進一步強化落實全省“十四五”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計劃任務的通知》和《宿州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16-2025年)》要求,多措并舉,持續發力,持續推進廢棄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前謀劃,充分遵循自然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分類制定年度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計劃方案,科學判定生態系統的受損、退化、破壞程度、恢復能力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采取近自然生態修復模式,堅持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人工修復為自然恢復創造必要條件,最大限度發揮自然恢復能力,避免過度工程治理。通過“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圖斑變更核查和現場督導等形式,對全市修復治理項目開展全覆蓋回頭看,摸清家底,建立臺賬,掛圖作戰。對已完成項目存在后期管護不到位等問題的,及時責令整改,督促加強后期管護。今年以來,我市先后對生態修復重點區域包括蕭縣、靈璧、埇橋區等開展檢查超20次,對全市651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開展拉網式無死角核查,讓廢棄礦山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