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通報上海、重慶、武漢、杭州等多個?。ㄊ校┐嬖诮ㄖ鴣y堆、亂倒、亂棄的現象,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如何處置建筑垃圾,是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棘手問題,也事關“無廢城市”建設進度。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1年的測算數據,中國城市建筑垃圾年產生量超過20億噸,是生活垃圾的8倍左右,約占城市固體廢物總量的40%。然而,中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率不足10%,遠低于歐洲國家的70%和日韓的95%。
每年30億噸的建筑垃圾都去哪了?既然建筑垃圾可實現資源化利用,為何很多地方還是“一倒了之”?澎湃研究所研究員將上海建筑垃圾中的裝修垃圾,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近日,研究員與業內專家交流發現,解決建筑垃圾問題的關鍵在于:要從建筑垃圾的源頭分類和末端應用入手,借助市場化力量,帶動建筑垃圾的規范化處理。
建筑垃圾如何處置
建筑垃圾一般分為五類,除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裝修垃圾,還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裝修垃圾如何實現資源化利用,面臨的問題較多,也備受關注。
這是因為,工程垃圾中的廢棄混凝土,經破碎后可直接摻入新混凝土中使用,市場化程度較高;工程渣土受上海土質情況影響,基本以消納、回填為主;工程泥漿一般來自地鐵修建等地下工程,經過現場脫水后,可作為工程渣土進入收納環節。以上三類建筑垃圾組分相對單一,目前出路較為穩定。
目前,組分復雜、資源化價值較低的拆除垃圾、裝修垃圾缺少專門的資源化利用途徑。上海為此建設了處置設施。據了解,截至2022年12月,上海共有裝修和拆房垃圾資源化設施27座,總處理能力1121萬噸/年。至2025年底,上海將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1420萬噸/年的目標。據《上海市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2022-2035年)》預計,未來上海裝修垃圾量約為970萬噸/年。由此可見,上海對裝修和拆房垃圾的處置能力,完全可滿足其資源化需求。
不過,目前這些設施主要以處置裝修垃圾為主。一是拆除垃圾時面臨“吃不飽”問題。拆除、收運、處置由不同主體負責,有價值的部分,如門框、鋼筋、石塊等,都通過其他渠道提前消納了。二是相比而言,裝修垃圾與其他四類建筑垃圾有所不同,主要來自生活端,較為分散,通常由專業的收運隊伍進行統一收集、運輸后,送至指定終端設施進行處置。而來自工程端的其他建筑垃圾,產生較為集中,組分相對單一,也往往不缺消納渠道。
再生利用難在哪
裝修垃圾經過分選后,可分類處置成再生產品。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工程所總工程師施慶燕認為,“物理分類”是裝修垃圾資源化設施處理的核心。裝修垃圾中的建筑材料,如玻璃、陶瓷、磚瓦、石塊等,由于處置技術成本較高,分揀后不再細分,而是統統作為“惰性物”。這些“惰性物”經過破碎后,生成不同粒徑的再生骨料。一般5毫米以下粒徑的為再生細骨料,5-31.5毫米的為再生粗骨料。這些再生骨料可用來做回填料、再生磚等。同時,分揀出的塑料、木材、金屬等可回收物,也可實現資源化利用。
然而,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時,源頭垃圾分類、末端產品應用兩方面問題凸顯。這不僅降低了裝修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甚至會影響裝修垃圾資源化企業處理垃圾的動力。
首先,從源頭垃圾分類看,裝修垃圾種類雜,輕物質、粉土多,組分差異較大。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劉光富認為,如果源頭分類不規范,就難以保證再生產品的質量。如此一來,再生磚的可適用場景有限,只能用于對磚質量要求不高的場所。目前,上海利用裝修垃圾制成透水磚、砌塊磚等,主要被用于廣場、人行道、慢車道、露天廣場、園林、護坡、護基、高速公路和立交橋等。
其次,從末端產品應用看,裝修垃圾再生產品市場價值較低,產品缺乏多樣性,適用場景創新少。大量的資源化產品生產出來后,市場出路有限,難以通過銷售獲益。因此,裝修垃圾資源化企業在較高的技術成本面前,缺乏繼續下去的動力。據了解,上海2022年裝修垃圾年申報量463.1萬噸,產生再生骨料約301萬噸。其中,上海砌塊(磚)約消納39.7%的裝修垃圾再生骨料,人行道、路緣砌筑約消納2.0%,約58.3%的骨料需運至外省消納,或堆場存放。
如何提高資源化利用率
無論是垃圾源頭分類,還是末端產品應用,要想提高裝修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首先需對齊“生活垃圾”處置的辦法,建立分類規范,并制定再生產品的針對性標準。
上海尤其重視裝修垃圾資源化工作。早在2017年就發布《上海市建筑垃圾處理管理規定》,率先啟動以裝修垃圾為主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但在建筑垃圾源頭分類方面,上海還需加快步伐。目前,南京、嘉興、臨沂等地區已開始試點建筑垃圾源頭分類辦法。
劉光富建議,上海需制定裝修垃圾管理規范,完善分類條例。一是,需盡快制定《上海市建筑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明確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全程分類回收體系,以及政府、企業、公眾等主體的職責,積極推進裝修垃圾的源頭減量與資源化利用相應政策與措施。二是,加快技術、產品制定標準與規范的研究、立項等工作,比如裝修垃圾砌塊(磚)技術要求、裝修垃圾粉碎設備制造標準等。
與此同時,還需借助市場化力量,拉動末端產品應用市場。一方面,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可加強與下游企業的合作。比如利用建材商家的倉儲空間、市場團隊,拓寬再生產品的銷路。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還可考慮“一事一議”,通過建筑垃圾處理補貼,支持資源化利用項目發展。施慶燕談到,關于裝修垃圾的認知,第一屬性是垃圾,第二才考慮資源化。由于目前資源化利用水平沒那么高,項目獲益不多,依然需要政府支持。
總之,要想實現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僅靠強調重要性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通過可操作性強、更為細化的政策,從垃圾源頭分類、末端產品應用入手,讓建筑垃圾“變廢為寶”更為順暢,更有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