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開始,我國便啟動“公轉鐵”“公轉水”,就是通過鐵路和水路運輸替代部分公路運輸,實現物流成本的降低和運輸方式的綠色轉型。今年2月份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再次強調,優化運輸結構,強化“公轉鐵”“公轉水”,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形成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這一舉措宛如一把開啟綠色高效運輸新時代的鑰匙,意義非凡,影響深遠。
從降本增效來看,鐵路運輸的優勢展露無遺。它是企業成本的“減壓劑”,以大秦鐵路為例,其憑借大規模、集中化的運輸模式,每年可為相關企業節省巨額運輸成本。數據顯示,采用鐵路運輸后,部分企業運輸成本降幅達 30%以上,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它是物流效率的“加速器”,大運量和高速度的特性讓貨物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大規模流轉,極大地提升了物流的時效性;它更是經濟發展的“推進器”,為各行業的穩健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推動著區域經濟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的蓬勃發展。
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值越來越高,生態環境建設的話題近幾年居高不下,“公轉鐵”對環境保護的貢獻更是不可磨滅。它宛如空氣質量的“守護者”,大量貨物運輸由公路轉至鐵路后,有效減少了公路上的貨車流量。經科學測算,在一些重點區域,貨車流量可降低 20%甚至更多,由此帶來的碳排放量顯著減少,各類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天空變得更加湛藍,我們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切實保護。它是生態環境的“捍衛者”,通過減少交通運輸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為守護我們的綠水青山立下汗馬功勞。它也是綠色發展理念的“踐行者”,積極契合時代需求,以實際行動推動可持續發展大步向前。
當然,“公轉鐵”最直觀的優勢還是體現在運輸結構優化方面。它是多種運輸方式的“黏合劑”,促進鐵路與公路、水路緊密銜接配合,構建起完善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它是運輸結構調整的“催化劑”,加速了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協同發展,讓運輸資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它更是經濟運行的“穩定器”,為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然而,要推進“公轉鐵”并非易事,需要多方齊心協力。鐵路部門應勇當服務質量的“提升者”,不斷優化運輸組織,提高服務水平,確保貨物運輸的高效與安全;要成為運輸能力的“增強者”,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升線路運能;還應做好配套設施的“完善者”,讓鐵路運輸更加便捷。企業應積極成為觀念轉變的“先行者”,充分認識到鐵路運輸的優勢和潛力,主動調整運輸模式;要努力做運輸模式適應的“引領者”,與鐵路部門緊密合作,共同推動“公轉鐵”的順利實施。政府則應切實擔當起政策引導的“主導者”和支持力度強化的“推動者”,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規,給予有力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優惠,為“公轉鐵”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公轉鐵”是時代所需、發展所求,我們應深刻認識其重大價值和意義,全力以赴推動其蓬勃發展,讓降本增效成果廣泛惠及,以綠色高效運輸引領經濟社會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為我們的藍天白云、綠水青山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書寫“公轉鐵”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