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宜賓市筠連縣安辦印發《關于促進煤炭產業高質量安全健康發展十條措施(試行)》(以下簡稱《措施》),就推進全縣煤炭產業高質量安全健康發展,從礦區規劃、企業主體準入、資金保障、煤礦智能化機械化水平、綠色礦山建設、安全和民生保障、災害治理、人才引進、監管隊伍建設、營商環境十個方面進行了部署。
據了解,宜賓市筠連縣所在的筠連礦區,煤炭儲量約占四川省的四分之一,占宜賓市的三分之二。《措施》的出臺,是筠連縣圍繞制約當前礦山安全生產方面“從業人員安全素質不高,災害治理成效不彰,監管執法效能不高,礦山安全基礎不牢”等突出問題作出針對性部署。《措施》以推動落實兩辦《意見》和《煤礦安全生產條例》為主線,以“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和“硬措施”為抓手,充分發揮筠連礦區優質資源稟賦,就上述十個方面內容進行了任務分工,逐條明確牽頭單位、責任單位,督促抓落實。
《措施》明確,筠連縣2024年12月前全部礦井實現綜合機械化掘進,在建和生產礦井2025年12月前完成輔助系統智能化改造,2025底前建成1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030年底前建成4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035年所有30萬噸/年及以上礦井必須實現智能化采煤等目標。
根據《措施》內容,筠連縣將積極爭取規劃修編促煤炭先進產能釋放,重構煤炭產業和煤礦企業規劃布局;實行煤礦企業資金保障制度,技改建設礦井及時足額繳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基金;加快推廣使用煤礦開采先進設備和裝備,提升煤礦智能化自動化機械化水平;嚴格按照六方面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和要求,持續推動綠色礦山建設;樹立“居安思危”的理念,建立安全生產和民工欠薪準備金制度;嚴格落實煤礦安全領導責任,完善駐礦安監員職責清單、礦長黑名單制、獎勵舉報制、駐礦輪換制、專家助力等管理制度,加強礦山安全監管機構和隊伍建設;加大安全投入,強化煤礦災害治理;要加強煤礦專業人才引進和儲備;樹立“安全是最大的營商環境”理念,在政務服務、監管執法、法制保障等方面進一步優化煤礦企業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