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湖南省第二輪第三批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啟動,7個省督察組分別進駐株洲市、岳陽市、邵陽市、永州市、懷化市、張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查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整改不嚴不實等問題。
為發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3月25日,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集中公開通報第一批典型案例。
在涉及砂石行業方面,督查發現,株洲市礦山無序開采破壞生態,一些縣(市)偷采濫挖、無證開采等現象依然存在,在不到20公里的范圍內分布有5個非法盜采點,累計開采面積約200畝,盜采使得山體塌陷;
邵陽市違規開采砂石土礦監管不力,經初步統計,洞口縣鋪里采石場在過去6個月內已違法開采出售砂石9.5萬噸;
懷化市沅水流域多地以河道清淤疏浚名義違規開采河砂,砂石碼頭(堆場)管理混亂、污水直排,水生態環境問題多發頻發;
張家界市發現砂石行業問題突出,部分整改工作標準不高,多家企業以各種建設為名非法采石制砂,毀林開山占地;
岳陽市非法船舶維修長期存在,碼頭岸電建設敷衍塞責和船舶生活污水直排河湖等問題突出,污染水體和空氣。水上船舶維修聚集區共涉及16個經營主體,均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該聚集區位于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具體案例如下
01、株洲:礦山無序開采破壞生態
省第一生態環保督察組對株洲市開展督察期間,發現一些縣(市)砂石土礦無序開采,相關部門監管失職失責,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較為突出;一些縣(市)偷采濫挖、無證開采等現象依然存在。
在醴陵市,白兔潭鎮國道沿線兩側山體盜采砂石現象較多,在不到20公里的范圍內分布有5個非法盜采點,累計開采面積約200畝。盜采使得山體塌陷,廢土、廢渣亂堆亂放,植被遭到大面積破壞,水土流失、生態破壞嚴重。明月鎮馬戀耐火材料廠采礦區多年來一直被非法盜采,造成生態破壞面積約200畝。
在攸縣,文普玄武巖開發有限公司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過期后違法開采石料,破壞林地和損毀農田現象嚴重,周邊群眾今年以來已舉報10余次,但該企業違法行為至今未得到有效制止。
在茶陵縣,腰潞鎮左江村原東山石業礦山修復治理項目生態復綠后,以清理廢石為名繼續開挖山體采石外售,造成較大生態破壞。秩堂鎮錫田村金湖礦山生態修復完成后,產生的3萬噸剩余礦渣、砂石堆放在水田,違法占地約8.5畝,且涉嫌外售礦石。
02、岳陽:船舶污染防治不到位
省第二生態環保督察組對岳陽市開展督察期間,發現非法船舶維修長期存在,碼頭岸電建設敷衍塞責和船舶生活污水直排河湖等問題突出,污染水體和空氣。
岳陽市管轄中心城區水域從事船舶維修的躉船共17艘,15艘未依法持有合格的檢驗證書,所有維修躉船均未按要求配備相應污染防治設施、設備和器材,部分躉船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直排洞庭湖。水上船舶維修聚集區共涉及16個經營主體,均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該聚集區位于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且涉及3個生態環境敏感區,破壞了水生生物資源生態環境。
在汨紡貨運碼頭、營田散貨碼頭、鹿角碼頭等3個新改擴建碼頭,岸電設施或遠離泊位形同虛設,或竣工多年仍不具備使用條件,甚至未建設岸電設施,卻對督察人員謊稱配電箱為岸電設施。
督察人員對岳陽市32艘船舶生活污水去向進行核查,發現18艘船舶存在直接通往舷外的生活污水排放管路,生活污水直排洞庭湖、湘江等環境水體,造成污染。
03、邵陽:違規開采砂石土礦監管不力
省第三生態環保督察組對邵陽市開展督察期間,發現該市砂石土礦資源非法開采監管不力,盜采濫挖行為屢禁不止,生態修復標準不高,生態破壞問題突出。
抽查武岡市、洞口縣采石企業,督察組發現銀騰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大灣橋建筑石料灰巖礦、新澤采石場有限公司新澤建筑石料白云巖礦、鋪里采石場未辦理安全許可、環評、水土保持等相關手續,擅自投入生產。經初步統計,洞口縣鋪里采石場在過去6個月內已違法開采出售砂石9.5萬噸。邵陽市7家頁巖磚廠被抽查,均不同程度存在盜采頁巖情況。
在大祥區、隆回縣等地,督察組均發現有企業以建設種養基地平整土地為幌子,長期非法開采石料外售牟利,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此外,督察組抽查了16家已關閉砂石土礦生態修復,發現均不同程度存在客土厚度不夠、在礦渣和壓濾污泥上復墾復綠、植被成活率低等問題;抽查12家采礦許可證到期礦山,發現均未完成生態修復。
04、永州:養殖行業違法問題突出
省第四生態環保督察組對永州市開展督察期間,發現群眾對當地養殖業污染反映強烈,投訴牛蛙養殖行業管理混亂,生豬養殖亂排亂放情況普遍。
據統計,永州市現有牛蛙養殖企業(戶)131家、養殖面積約3000余畝,主要分布在冷水灘區、零陵區、寧遠縣等地。督察發現,永州市未按灘涂養殖功能區劃要求科學布局牛蛙生產,部分牛蛙養殖場緊鄰湘江,牛蛙養殖非法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約2100畝、非法占用林地約200畝,非法占地比例近80%。
在祁陽市、藍山縣,督察人員發現有多家牛蛙養殖池內漂浮大量腐爛蛙體,而養殖尾水直排溝渠。經取樣監測,這類養殖池外排廢水中總磷、總氮濃度均超過排放限值。
在江華瑤族自治縣、冷水灘區、寧遠縣等地,督察組發現有生豬養殖企業(戶)將未經處理或未規范處置的養殖糞污直排,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周邊土壤,環境風險隱患大。
05、懷化:沅水流域水生態環境問題多發頻發
省第五生態環保督察組對懷化市開展督察期間,發現沅水流域多地以河道清淤疏浚名義違規開采河砂,砂石碼頭(堆場)管理混亂、污水直排,水生態環境問題多發頻發。
核查非法采砂問題,督察組在辰溪縣、中方縣、沅陵縣、溆浦縣均發現盜采河砂現象。其中,辰溪縣修溪鎮伍家灣村河段一家企業年盜采出售的河砂總量就超過14.446萬噸;中方縣銅鼎鎮重要河段治理工程中標方,在沅水干流違規采砂、洗砂、篩分,廢水直排沅水;沅陵縣張家灘鄉藍溪河存在多處河砂盜采點;溆浦縣有企業在采砂許可證過期后,于禁采區和保留區內違規開采河砂,造成部分河道面臨斷流風險。
當地對砂石碼頭整治不力。中方縣銅灣鎮砂石集散中心砂石堆場污水直排沅江問題,省生態環境保護日常督察向當地交辦兩年仍未整改到位;沅陵縣鹿溪口村砂石碼頭砂石沿河堆放、泥水直排沅水。督察組還發現,洪江市、通道侗族自治縣等地的非法碼頭、砂堆“死灰復燃”。
多地對水電生態流量監管乏力。辰溪縣13座水電站有12座既未上傳生態流量數據動態視頻及圖像,也未上報手工異常記錄,縣水利局日常監管缺位。溆浦縣有98座小水電站納入生態流量考核評價,2022至2023年月度考核不合格率占比54.2%。督察組抽查該縣巖鷹水電站、頓腳水電站,發現生態流量下泄口均已堵塞,大面積河床裸露,部分河段水體呈現富營養化趨勢。
06、張家界:非法采石制砂破壞生態
省第六生態環保督察組對張家界市開展督察期間,發現砂石行業問題突出,部分整改工作標準不高,多家企業以各種建設為名非法采石制砂,毀林開山占地,破壞生態。
督察發現,該市多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整改標準不高、復墾復綠滯后,部分砂石企業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如桑植縣瑞塔鋪鎮虎頭埡采石場、慈利興旺石料有限公司等。
由于砂石土礦從正當渠道供應不足,多種變相盜采盜挖現象突出。永定區西溪坪街道一碗水村村委會在森林防火林道建設項目施工中,越界開山采石,將非法采得的礦石制砂出售牟利;湖南界溪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新建養牛場為名,大肆開采硅砂,非法生產近一年時間,開采量約10萬噸。
此外,全市非法砂石加工點多面廣,普遍無污染防治設施,行業監管部門排查整治不到位,導致當地生態環境屢遭破壞。
07、湘西州: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短板明顯
省第七生態環保督察組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開展督察期間,發現吉首、永順、龍山等縣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不足,管網配套不完善。
督察組實地核查確認,2023年吉首市城區污水收集處理率僅為53.18%,該市鰲頭坡片區應急污水處理設施收集處理率不到日排污水量的10%;永順縣城市污水收集處理率僅為44%,污水處理能力缺口約0.6萬噸;龍山縣污水處理能力缺口約1.5萬噸;乾州在用水高峰期大量生活污水溢流萬溶江。
在吉首市雅思學校大門前,督察組發現生活污水直排萬溶江,在河面形成明顯污染帶。經采樣監測,雅溪管涵出口至岷杭沖段水質為劣Ⅴ類。永順縣、龍山縣等地均存在類似情況。
多地對建成區排水管網及附屬設施排查及整治滯后。吉首市管網平均每公里有5.1處結構性缺陷,截至目前,修復率僅9.8%;龍山縣存在管網結構性缺陷702處,目前僅修復252處;永順縣今年1月才全面開展污水管網排查工作。排水管網混接錯接和生活污水直排溢流現象普遍,使當地水生態環境問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