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一座座傷痕累累的山體,正恢復綠樹蔥蘢。
近日,《蚌埠市蚌山區西蘆山北側廢棄礦山與梅花山水庫廢棄礦山自然恢復服務項目中標公示》正式發布。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從今年3月開始,我市將對這兩座廢棄礦山進行修復養護,使其和周邊地區環境相協調,工期3個月。施工人員將通過清理工程、覆土工程、植被恢復工程等措施,使廢棄礦山的顏值、生態功能再度恢復為“青山”。
礦山生態修復的過程,就是用科學的方法讓失去生態價值的廢棄礦山重新恢復生態功能,從外表到肌理讓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生態價值優勢的過程。
“項目將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原則,通過一系列的綠化和灌溉措施,有效助力這兩處廢棄礦山的原有自然生態系統恢復,使其重新披上‘綠裝’。”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科負責人陳道銀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市分區施策,充分挖掘各縣、區的修復特色,以生態重塑、輔助再生、自然恢復、轉型利用的多元方式,扎實有效推動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取得了一定經驗和成效。
“不負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今年,我們只有繼續打好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殲滅戰’,才能繪出更亮麗的山水相融的和美畫卷。”陳道銀介紹,根據我市各縣區政府上報的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計劃,“十四五”期間,我市共承擔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任務48個(其中40個項目涉及到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發布的歷史遺留圖斑,7個為2021年下發的任務,1個為環保督察整改項目)。截止2024年1月底,我市已經完成并通過省級驗收的修復項目有14個;正在施工中的2個;尚未實施的修復項目還有32個。按照計劃,2024年要完工21個修復項目、2025年完工11個、2025年以后完工2個;自然恢復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24個、輔助再生項目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