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夏季 淮河流域連降暴雨 雨水匯聚成滾滾洪流 摧毀房屋,淹沒農田 這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水患 讓淮河流域人民群眾苦不堪言…… 1951年 毛澤東主席發出號召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周恩來總理下令在淮河上游興修水庫 其中最大的就是梅山水庫 梅山水庫 圖片源自網絡 世界最高連拱壩的誕生 梅山水庫 坐落于安徽省金寨縣縣城南端 金寨縣 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這里走出了59位開國將軍 被譽為“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 1950年淮河流域嚴重水災過后 毛澤東主席對淮河治理工程 連續作了四次批示 《關于治理淮河的決定》 圖片源自網絡 1950年10月14日 中央人民政務院 頒布了《關于治理淮河的決定》 淮河治理正式上升到國家層面 治淮拉開了新中國大規模治水的序幕 1950年5月 淮河水利工程總局 對淮河一級支流史灌河進行查勘 提出上游建梅山水庫的意見 11月,治淮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家教授 進行復勘 1951年4月 《治淮方略》和1952年度工程要點中 確定興建梅山水庫 1954年3月 水庫工程建設正式開工 這是淮河流域繼佛子嶺水庫后 興建的第二座鋼筋混凝土連拱壩 在建的梅山水庫 圖片源自網絡 1955年1月開始 澆筑大壩混凝土 在建設過程中 現場狹窄 無法使用機械作業 中國共產黨人 發揚革命老區精神 帶領工人們日夜奮戰 肩挑手抬清理土方 和嚴寒酷暑斗爭 同洪水搶時間 清基土石56萬多立方米 開采骨料34萬立方米 澆筑混凝土27萬立方米 實現了大壩 “半年攔洪,一年到頂” 的建設目標 1956年4月 梅山水庫勝利竣工 這是我國自行設計施工的 當時世界上最高的連拱壩 大壩高88.24米 全長443.5米 成為淮河流域 一座重要的防洪安全屏障 造福一方百姓的“定海神針” 開始蓄水后的梅山水庫 發揮了更多的防洪、灌溉效益 水庫容量約11億立方米 設計灌溉面積25.53萬平方公頃 可以滿足金寨縣以及周圍縣城 的基本灌溉需求 1991年 安徽遭遇特大洪水災害 梅山水庫發揮了削峰泄洪的作用 保障了金寨縣人民的人身財產安全 梅山水庫 圖片源自網絡 如今 梅山水庫還是淠史杭灌區的 主要水源工程之一 滋養著安徽、河南 5個縣區的383萬畝農田 造福著一方百姓 它不僅是一座水利水電工程 更是金寨縣人民心中的“定海神針 梅山水庫見證了 黨和國家關心人民安危、 堅決要把淮河修好的決心 也見證了梅山人民 無私奉獻的革命老區精神 如今在這片紅色土地上 青山綠水總相逢 也成就了新的旖旎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