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蘇連云港港28#泊位,一艘來自中遠海運的集裝箱大船正在“云港電拖一號”拖輪的幫助下,緩緩駛離泊位……在連云港港集裝箱碼頭,純電動拖輪“四兩撥千斤”,協助離泊過程一氣呵成。
“云港電拖一號”輪自投產試運行至今已近2年,各項性能出眾,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兼備,是連云港港綠色港口建設的鮮活實例。
應用清潔能源 減排有一套
“云港電拖一號”輪采用磷酸鐵鋰電池組作為動力源,實現了大氣污染物的零排放。事實證明,應用清潔能源,追求“零碳”生產,實現環保效益最大化,是推進綠色港口建設的有力抓手。
作為全國首個低碳港口建設試點港和科技示范港,在打造綠色港口方面,連云港港擁有兩個“第一”:國內首艘純電動拖輪“云港電拖一號”輪的建造與應用以及全球首套高壓變頻船用岸電技術的研發應用。
目前,連云港港已經建成碼頭高壓變頻岸電系統12套。在“一體兩翼”三個港區,共有22個泊位具備提供岸電條件。
此外,近年來連云港港生產設備也逐步應用了清潔能源。“我們已完成40臺場橋的‘油改電’操作,其中30臺為電力驅動,10臺為混合動力;已投用152臺純電動流動機械,實現運行‘零排放’。”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工程技術部副總經理李文豪介紹。
2023年,連云港市首套電動重卡換電站也在連云港港正式投用。該換電站采用全自動換電模式進行電池更換,確保更換全程在5分鐘左右完成,相較于充電模式效率提升20倍。
構建立體防護 除塵無死角
近年來,圍繞港口污染防治重點——大氣污染防治,連云港港開展靶向治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立體防護體系,空氣質量不斷向好,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走過連云港港的每一個散貨碼頭,都會看到除塵“黃金搭檔”——防塵漏斗和固定霧炮。只要這“哥倆”在,碼頭前沿的揚塵便會瞬間失去“活力”;在碼頭后方堆場,貨垛被蓋上了緊實的“苫蓋網”。汽車自提作業時,另外一組除塵“好伙伴”——霧炮車和清掃車閃亮登場,他們讓揚塵無處遁形。
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總工程師胡永濤介紹,為了推動港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向縱深開展,港口開展了生物抑塵劑研究與應用,并積極推進相關散貨作業單位封閉式料倉建設,特別是創造性地采用封閉性高、節能效果好,且更加智能的氣膜倉,決心徹底解決貨物露天堆存、裝卸及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無組織排塵問題。
此外,連云港港還圍繞港區“綠化美化”,開展“見縫插綠”工程,全面提升港區綠地保存率和綠化覆蓋率,形成一道“純天然”防塵屏障,以“港口綠”描繪成色更足的“天空藍”。
用心當好灣長 “凈海”在行動
持續改善近岸海域水質和海洋生態環境,也是建設綠色港口的重要職責之一。連云港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針對該港生產、生活污水,共投資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備20套、油污水處理設施18套、含塵污染處理設施25套、綜合污水處理設備2套,實現了港區污水應收盡收、分質處理。
“污水經過處理后,均可以達到回用標準,可以用于堆場噴淋、道路灑水和綠化澆灌。”連云港港東方公司總經理許賀表示,除了引進各類污水處理設施,港口還投入重金,購入最先進的污水監測設備,隨時對污水中的有害物質含量進行監測、處理。
為減少港口基建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實施海洋生態補償,需要增殖放流實現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修復,以及構建海岸帶和近海生態屏障。其中,種植培育防護林、修復海岸灘涂濕地等都是實現生物多樣性的“好主意”。
贛榆港區三宗堆場項目生態補償投資達1380萬元,開展了樹木養護、道路翻新、養殖塘取水管網整治以及湖泊生態修復四個部分修復工作。修復工程完成后,將為更多生物提供舒適的棲息地,有效提升生物多樣性維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