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歷經40小時的日夜奮戰,由湖北交投投資、中鐵大橋局承建的燕磯長江大橋“8”字形北錨碇后倉填芯混凝土第7次澆筑順利完成,這標志著北錨碇后倉填芯混凝土澆筑工作接近尾聲。

本次燕磯長江大橋北錨碇后倉填芯混凝土一次性澆筑量超13000立方米混凝土,澆筑直徑超70米,厚度達3.9米,采用C20混凝土一次性澆筑完成,相當于填滿5座標準游泳池,是繼4月21日46小時一次性完成連續澆筑約15000立方米混凝土后,再次組織的一次性大方量混凝土連續澆筑。
自5月11日晚開盤澆筑以來,燕磯長江大橋北錨碇后倉填芯澆筑總計投入5條混凝土生產線、7臺天泵、20臺運混凝土攪拌車、200余人次施工人員輪班作業,高峰時混凝土產能達400立方米,混凝土攪拌車來回送料1300余次,晝夜不停地將混凝土傾注于錨碇區基坑,最終高效優質地完成此次澆筑任務,再次上演了新“黃岡速度”。
為有效應對本次北錨碇后倉填芯澆筑方量大、面積大、澆筑時間長、施工組織協調難度大等難題,燕磯長江大橋項目建設團隊發揚紅土地上建橋鐵軍“四特”精神,攻堅克難,超前謀劃,精心組織,施工前與建設單位、監理等方面通過組織開展專家評審,反復論證和優化施工方案,明確團隊成員在交通保障、材料運輸、現場澆筑、混凝土養護等各環節的職責分工。過程中加強全鏈條管控,強化對原材料控制、配合比優化,發揮黨員和青年突擊隊力量,同時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安排機械維修人員隨時待命,為夜班施工人員提供愛心夜宵等措施,確保錨碇填芯澆筑高效推進。

據了解,此次澆筑完成后,燕磯長江大橋北錨碇區填芯作業接近完成9成,錨碇工區現場經理陳明哲說:“我們積極開展勞動競賽,緊盯工期節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此次大方量混凝土澆筑后,較施組計劃提前近5個月完成,按照目前施工進度,北錨碇后倉預計5月下旬完成填芯施工,同時,錨碇前倉隔倉施工也在快速推進中。”
燕磯長江大橋采用雙塔單跨設計并一跨過江,主跨1860米,為世界首座不同垂度四主纜體系懸索橋,也是目前在建的四主纜不同垂跨比跨度世界第一的雙層懸索橋。北錨碇在燕磯長江大橋全線混凝土工程中,是施工周期最長、體量最大的關鍵性工程,混凝土總用量達42萬立方米,總重量超過100萬噸,對于這樣一座雙層懸索橋,可謂“定海神針”,其作用極為關鍵。
燕磯長江大橋是連接鄂州與黃岡的第二條過江通道,上層為高速公路,下層為城市快速路。鄂黃第二過江通道(燕磯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線路全長約26千米,是湖北省重點推進,打造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花湖機場)的綜合配套工程,是建設黃岡臨空經濟區的關鍵支撐,對構建鄂東地區水路空聯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揮核心物流樞紐綜合效益,提高土地利用價值和投資吸引力,拉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推動武鄂黃黃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