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屬于砂石行業的“黃金時代”。得益于我國龐大的基礎建設體量,也受益于“內循環”經濟政策的動力加持,2020年全年全國砂石消費量為178.26億噸,同比增長1.39%。在“疫情”大環境下,砂石骨料市場消費需求仍然保持在正增長區間。
砂石骨料,一種古老而又傳統的工業應用場景,正在與綠色環保、智能科技的融合中煥發新生。于央企而言,時代的洪流呼嘯而來,在堅持一貫的穩健底色的同時,如何以進取的姿態迎接新時代砂石行業的轉型升級?

有前瞻性的央企已經走到了前列。
譬如,深耕布局長三角區域數載之久的中電建安徽長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建設綠色礦山,發展綠色礦業”為行動指南,致力于成為“創新方案提供者,全新骨料研發者,生態文明守護者,綠色發展引領者”,成為落實水利建設、生態文明、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扶貧攻堅等重大戰略的央企標桿。
如今,處在“十三五”勝利收官、“十四五”偉大開局的關鍵時期,大國企業更需勇立潮頭的銳氣與兼濟天下的胸懷。
1砂石版圖進一步擴大
成立于2016年的長九公司,主要從事高品質建筑骨料加工與銷售,是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控股子公司,由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池州金橋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同出資設立。
提及水電八局的初印象,來自于世界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三峽大壩的承建者之一,中國電建旗下唯一擁有國家“三特級”資質的企業(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
“八局砂石,世界品牌,綠色糧倉”。早在60余年前,水電八局便開始了機制砂石骨料生產,建成了一座座里程碑式的精品工程,從中國第一座大型機制砂石加工系統——烏江渡水電站砂石加工系統到“千年大計”三峽工程下岸溪機制砂石加工系統到世界最長機制砂石膠帶輸送系統——向家壩水電站砂石加工系統再到國內示范性綠色建筑骨料開采項目——安徽長九礦山。

38.95億元,一錘定音。六年前,池州市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長九(神山)灰巖礦綜合開發項目由長九公司一舉摘得。海拔445米的神山,其所在礦區查明資源總儲量為19.08億噸,是我國華東地區最大的特大型水泥用灰巖礦。礦業經濟支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廢棄礦山,或因為修復治理不當、不及時,致使礦區地面塌陷、地質災害、地下水資源及其含水層被破壞等,影響生態環境,不少地方面臨資源與環境的壓力,遭遇“成長中的煩惱”。神山礦為我市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同樣面臨安全環保的巨大挑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因礦而起,卻早已超越了礦業,上升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和重要國策。
在此背景下,我市力爭逐步淘汰開采方式落后的中小礦山,支持大型礦山實施科學開采,強力整頓整合境內礦產資源的愿景,與同時期水電八局面臨產業轉型升級,謀求新的經濟增長點不謀而合。
央企入池,綠色砂石產業應運而生。
2綠色 城市更新之鑰
“此山富蘊灰巖。灰巖者,路橋樓壩之基,若辟其表,拂其塵,則明珠現矣。”神山腳下,一場“點石成金”的神奇魔術正在這里上演。
從礦山運來的粗石在封閉的車間經過破碎、篩分制成不同級別的骨料,加工后成品混合料經物流廊道運輸至碼頭堆場,篩洗分級后再由裝船機裝船外銷。依托于長江黃金水道,將砂石骨料銷售范圍有效輻射至長江中下游經濟發達地區,在長江中下游形成產業規模,有效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投資項目和優質資產效益最大化。
噪音、粉塵、廢水和固廢是困擾砂石骨料行業綠色發展的四大“頑癥”。先后投入5億元,嚴格落實生態保護措施;在開采工作面采取噴霧抑塵措施,硐室全封閉破碎、集中收塵;加工機組在全封閉的環境下進行,并采取多種措施綜合治理噪聲;礦產品通過全封閉的專用廊道輸送至碼頭,無揚塵,降噪聲;生產廢水經環保化處理后循環利用…….一系列綠色環保之舉體現了長九公司黨委書記肖光彩以國家級綠色礦山標準打造行業標桿的決心。
在整個長九項目中,綠色環保方案貫穿于礦山開采及礦石加工系統、物流廊道工程及碼頭工程三大部分。其中,綠色節能運輸方案尤其令人耳目一新。

長九碼頭3#泊位,皖華運1618貨輪正在裝載骨料。
“從礦區開采現場到江邊碼頭,直線距離10公里。若以正常的汽車運輸方案,路程約27公里,每小時650車次才能完成日常輸送量。龐大的車隊,揚塵、尾氣、噪音、撒料等充斥其中,都將造成環境污染。”長九公司相關負責人指著投資十億元、長約13公里的長九(神山)灰巖礦物流廊道說道,“礦石加工系統生產出來的骨料直接從廊道輸送到碼頭陸域的混合料堆場,全程運輸快捷、安全、無污染。”
與此同時,綠色物流運輸還一并解決了池州港牛頭山港區原小散碼頭設置不合理、環境“臟、亂、差”等問題,提升碼頭貨運等級,實現長江岸線資源的高效利用。
加強礦產資源的節約與綜合利用,把有限的資源實現無限的利用,著力拉長產業價值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從源頭上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長九公司深諳此理。
目前,長九公司已基本形成水泥摻和料、脫硫吸收劑、復墾利用料等領域利用方向,通過延伸綠色建筑產業鏈,圍繞建筑類、軌道交通類、海綿城市類等裝配式構件,與中電建長智建工公司形成上下游產業配套,開發了蒸壓加氣混凝土(ALC)、裝配式建筑預制疊合梁、預制疊合墻板、預制混凝土盾構管片、預制混凝土綜合管廊、預制路緣石、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等一系列特色用品。
3智慧化 大勢所趨
2016年3月以來,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自然資源部等相繼出臺了《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等一系列綱領性文件,對礦山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提出了指導。
發令槍已響,能否率先沖線,事關礦山企業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要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立足自身定位、產業基礎、區域特色,從皖江城市帶、全省大格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看貴池,高高昂起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龍頭。”2020年5月底,圍繞“三優池州”建設,市委書記方正前往貴池區進行調研,來到中電建長九碼頭,方正問道:“長九新材料‘新’在哪里?”
長九之“新”,智慧化礦山建設是第一步。與傳統砂石生產不同,長九項目作為新型建筑骨料的研發、智造基地,堅持環保、科創等方面的大投入,著力打造礦山開采、骨料加工、商混生產、尾礦利用、PC構件等“五位一體”全產業協同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實現資源的生態、集約高效開發。
多項核心技術的突破,長九公司產品的智能化方向更加明晰。針對粉塵擴散,采取噴霧、噴灑水、生物納膜、加裝除塵設備等多重手段,達到抑塵生產;建設廢水處理系統,確保生產用水100%循環利用;全線收集生產過程中的石屑石粉,實現資源綜合利用;采用“互聯網+礦山+碼頭”模式打造“數字化礦山”“智慧碼頭”。
創新背后,是源源不斷的人才和技術支撐。近年來,以綠色建材、礦山生產、碼頭運營等領域為科創重點,長九公司先后組建了院士工作站及新材料研發中心,聯合華東理工大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實施產學研合作。針對不同品質和賦存特性的礦石實施精深加工,延伸發展超細分級、精細提純、表面改性等新材料產品,形成主次分明、相互配套的非金屬礦深加工及應用產業鏈,充分挖掘礦石資源價值,實現綜合利用和“吃干榨凈”。

2020年夏天長江洪峰過境,公司黨員突擊隊深入生產一線,參加長九碼頭防汛。
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18項科研課題立項并嚴格實施,10余項群創項目獲股東單位水電八局表彰。礦山一期、碼頭一期工程均榮獲電建優質工程獎。積極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創建,入選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名錄。迄今已組織申報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19項、軟件著作權1項,“超大規模綠色建筑骨料生產運輸設計關鍵技術”獲評中國電建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針對后市場應用,長九公司現已建成了全國首家三級試驗室,穩定保持試驗檢測技術的科學性、前沿性和先進性,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為公司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4打造企地“命運共同體”
建一項工程,惠一方百姓。長九公司這樣承諾,也這樣行動。自長九項目落戶我市以來,長九公司黨委便帶領水電八局長九項目部黨工委與項目所在地各級黨組織共結黨建聯盟,齊抓黨建引領,以企地融合發展為主線,致力于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黨建合作新格局,探索企地共建新模式,助力長九項目黨建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創造共同繁榮。

長九公司黨委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大會。
長九項目落地熟化后,引發洼地效應,催生帶動了項目周邊配套服務產業的蓬勃發展,諸如物流運輸、車輛維修、農副產品銷售、餐飲服務等一大批企業相繼進入,駐地外出務工人員紛紛回流,直接就近就業,實現了既能上班拿工資、還能照顧到家庭的安居樂業的樸素愿望。據統計,近幾年僅長九項目就消化吸收了百余名周邊村民上崗就業;同時,針對部分經濟困難和技能不足的群眾,企業還開通綠色通道,設置保安、保潔等輔助性幫扶崗位,幫助鎮村解決社會穩定等托底困難。
除了產業帶動外,幾年來,長九公司采取多種方式,幫助項目駐地發展鄉村振興產業、支持周邊鄉鎮防澇抗旱、修筑鄉村道路等。如今,項目周邊鄉村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土路變成了柏油路,土房變成了磚瓦房、小洋樓,設施齊全、寬敞明亮的幼兒園、小學校建起來了,老百姓活得愈發精神。

長九項目部黨工委與神山村黨支部聯合開展“美麗鄉村治理”主題黨日活動。
六年櫛風沐雨,六年銳意進取。在堅持安全、環保并重的前提下,實現24小時不間斷施工,高效推動項目建成投產,建成了國內最大綠色建筑骨料基地。同時,示范帶動長智建工、“四好公路”等項目先后落地,集聚形成中國電建池州產業片區。項目一期投運后,積極推進重點部位技改和產品質量提升,確保系統運行平穩、各項指標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截至2020年底,累計生產銷售產品4000余萬噸,實現銷售額30億元、利潤8億元,項目投資效益達到預期水平。同時,項目二期建設也在積極推進中。
立足傳統產業開拓創新,融入發展大局創出新局,既是池州的挑戰,更是發展的機遇。六年來,對產業綠色轉型的認識由知到行,代表了長九公司對更高品質低碳生活的不懈追求。守牢深綠底色,憑著將生態環保理念進行到底的決心與擔當,呼應著生態文明、美麗池州的夢想,呼應著民生幸福的期待,詮釋著一個責任央企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