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生態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礦山企業轉型升級,近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礦山生態修復科研合作國家級示范基地及國際生態經濟協會綠色礦山環保專業委員會示范項目授牌儀式在湖北宜都市舉行。來自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國際生態經濟協會(IEEPA)、宜昌市人民政府、宜都市人民政府、中建材、昊飛礦業等機構的嘉賓參與活動。

“礦山發展采用綠色高效的路子,這是新的思想、新的趨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綠色礦山環保專業委員會主任彭蘇萍在會上表示,國家在政策法規上給予綠色礦業多項支持,注重實事成果,未來,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綠色礦山環保專業委員會將與宜都市政府以及昊飛礦業長期配合,全力支持,嚴格過程監管,落實成果。
國際生態經濟協會專職副會長李軍洋坦言,宜都昊飛綠色礦業示范項目是生態協會與科研院校、地方政府、企業四方攜手合作支持的項目;當前,我國各行各業正在加快推進綠色發展,是我國重要戰略之一,傳統的礦業發展也迎來了綠色升級發展的窗口期;本次揭牌的項目示范建設是依據國際生態經濟協會起草,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的首份《國家綠色礦山非金屬砂石礦行業示范標準建設指南》進行的總體設計;在此過程中,協會引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中國建材集團等專家進行項目指導,同時也得到當地政府支持與企業真金白銀的上億元投入;以綠色發展為戰略定位的礦業企業,需要堅持在長遠發展和短期利益方面做好平衡,立足長遠,注重經濟效益與環境協同高質量發展;從全國總體上看,綠色礦山建設仍然面臨挑戰,特別是各地對于綠色礦山的標準和規范應用于實際企業案例還存在差距,因此亟待通過樹立項目示范建設的體系來規范和引領全國礦業行業加快綠色礦山建設。國際生態經濟協會也將繼續支持宜都昊飛綠色礦山示范項目推向全國,在行業內推廣這一傳統礦業綠色升級的示范建設成果。

宜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曉軍說道,綠色礦山創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實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必然選擇。此次授牌儀式是宜都市推進綠色礦山建設里程碑上的一個重要起點,宜都市將進一步樹立生態礦業理念,推進綠色礦業建設。希望昊飛礦業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發展成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水平綠色創建企業的典范。
綠色礦山業主方代表、宜都昊飛礦業負責人張宏強介紹,目前,昊飛礦業已通過湖北省的省級綠色礦山評審,并且已經作為國家級綠色礦山的省級推薦,將于本月下旬進行復審驗收,在作為湖北省級綠色礦山的基礎上,進一步積極打造成為國家級綠色礦山的樣板工程;此次通過不懈努力和積極爭取到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國際生態經濟協會的重視和支持,成為了國家級科研合作基地;特別是企業的前期重資產投入,實實在在將接手的一個問題礦山打造成為綠色礦山,也是為新時代生態環境高要求之下,如何推動老舊礦山轉型升級為綠色發展礦山,提供了思路和成功案例。
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宜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鄒青松,宜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曉軍為國家級示范基地、國際生態經濟協會綠色礦山環保專委會示范項目揭牌。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局以及宜都市資源和規劃局、松木鎮黨委書記、鎮長等陪同國際生態經濟協會專家一行前往昊飛礦山基地進行考察調研,對目前礦山開采及應用模式予以肯定,對項目合作與開展充滿信心。

此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礦山生態修復科研合作國家級示范基地及國際生態經濟協會綠色礦山示范項目授牌,也標志著我國首份《國家綠色礦山非金屬砂石礦行業示范標準建設指南》在指導礦業綠色發展上進一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作法,成為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校、企業合力而為的又一成功案例。對此,積極發揮專業性社會團體作用,整合相關資源,深入綠色礦山等專業領域,構建示范體系,有效支撐了我國綠色礦業發展。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全國首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高校,同時也是教育部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國際生態經濟協會(IEEPA)是生態與經濟領域的專業性、跨行業、國際化發展的社會團體,致力于生態改善與提升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促進生態城市發展投資,引導綠色消費和市場科技創新,推進生態文化傳承和國際貿易,助力國家生態體系建設;綠色礦山環保專業委員會是由國際生態經濟協會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共同組建的專業性組織,該委員會旨在進一步發動社會團體力量,共同助推我國傳統礦業向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積極參與國家相關綠色礦山建設與發展的引導措施和政策內容傳播,開展和參與有關綠色礦山建設的調研工作,研究和反映綠色礦山建設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突出問題,并著力在科技創新、企業示范建設與行業轉型發展領域,為我國綠色礦山企業做好支持服務,并為各級政府做好政策建議和調研報告,協同社會各界共同探索綠色礦山建設的高效途徑。

國際生態經濟協會起草制訂《國家綠色礦山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叢書》,引導和規范非金屬砂石礦行業快速走向綠色化、工業化、集約化、數字化、智能化、國際化和健康可持續性發展道路,在傳統非金屬砂石礦行業推動建設一批具有國家級綠色礦山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