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改委官網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
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加快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補齊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弱項,既利當前、又利長遠。從短期看,有利于拉動投資、促進消費、推進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從中長期看,有利于優化城鎮化空間格局、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提升人民幸福感。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縣城及縣級市城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從數量看,縣及縣級市數量占全國縣級行政區劃數量的2/3。2019年底,縣和縣級市數量分別為1494、387個,二者共計1881個,約為地級及以上城市市轄區數量(967個)的2倍。從經濟看,2019年縣及縣級市GDP體量為38萬億元左右,占全國GDP的近2/5。其中,作為縣域經濟核心的縣城及縣級市城區GDP占全國GDP的近1/4。從人口看,縣城和縣級市城區常住人口分別為1.55億、0.9億人左右,共計2.4億人左右,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
該負責人指出,考慮到鎮區常住人口10萬以上的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數量約為158個、鎮區常住人口約為0.3億人),已具備小城市甚至中等城市城區的人口規模,但公共資源特別是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仍按照鎮級來配置,與實際民生需求相比存在很大缺口,“小馬拉大車”的現象日益凸顯,因此將特大鎮一并納入此次的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
《通知》提出,要有序推進以下重點任務:
一是推進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含6項建設任務。如健全醫療衛生設施方面,縣級綜合醫院(含中醫院)提標改造、縣級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完善縣級婦幼衛生健康服務機構等。
二是推進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含3項建設任務。如改善縣城公共廁所方面,主要是配建補建固定公共廁所或移動式公共廁所、改造老舊公共廁所、增加無障礙廁位和第三衛生間等。
三是推進市政公用設施提擋升級,含5項建設任務。如在更新改造老舊小區方面,主要是完善水電氣路信等配套基礎設施和養老托育、停車、便民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
四是推進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含3項建設任務。如在完善產業平臺配套設施方面,主要是在產業園區和特色小鎮等縣城產業集聚區內,健全檢驗檢測認證中心、技術研發轉化中心、智能標準廠房、便企政務服務中心、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等。
《通知》明確了具體目標任務:
一是明確目標區域。各地區要統籌配置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公共資源,重點投向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并在布局建設各類公共設施時,注重做好與鄰近地級市城區同類設施的銜接配套。兼顧縣級市城區,以及鎮區常住人口10萬以上的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將其一并納入目標區域。
二是明晰建設領域。各地區要瞄準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需要政府支持引導的公共領域,聚力推進17項建設任務。
三是界定項目范疇。各地區要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立足本地實際和發展急需,參照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項目范疇,因地制宜研究確定本地項目范疇。
四是加強項目謀劃。各地區要綜合考慮資金保障情況、財務平衡及收益狀況,分階段、有步驟地滾動謀劃設計不同性質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成熟一批、實施一批。
五是嚴把項目標準。各地區要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綜合考慮縣城地域特征、人口規模和發展潛力等因素,依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國土空間規劃,合理確定項目區位布局和規模體量。
此外,《通知》提出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各地區要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落實政府投資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的要求,針對縣城公益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設計多元化的財政性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同時,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各地區要針對縣城準公益性及經營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設計市場化的金融資本與工商資本聯動投入機制。還有加強建設用地支撐。各地區要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優化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分配,保障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項目的合理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