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污染源的多樣化,環保防治形式十分嚴峻,在污染治理高壓下,許多耐火材料企業步履維艱。然而,近日,“耐材之鄉”新密摘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榮譽稱號。
耐火材料生產是河南省新密市的傳統支柱產業,其產量占河南省的1/3,占全國的近1/6,因此新密市有“耐材之鄉”的美譽。那么,如何實現傳統耐材行業“美麗蝶變”?有哪些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鑒?鐵腕環境治理是否會影響企業發展?

綠色廠房
鄭州瑞泰公司是新密市耐材行業的標桿型企業,作為國家第一批耐火材料綠色工廠,從高標準環保建設,高質量全員管理,科學精細化考核等方面,綜合布局、分期實施、分步推進,努力實現超低排放。
“先后投入1億多元建成6000多平方密閉式原料庫,所有原料入庫保存。配套安裝了69臺脈沖濾筒除塵器,5臺車載移動式除塵器,1套高壓噴霧設備,2臺移動高壓降塵霧炮機。不僅解決了粉塵的污染問題,同時收集的粉塵重回生產線再利用。”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面對更嚴峻的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去年以來,對隧道窯尾氣進行深度治理,采用“干法脫硫、袋式除塵、SCR脫硝”先進工藝,建成脫硝塔,達到徹底脫硝目的;并通過超低排放監測設備,實時監控。經過這次治理,沒有新的危廢產生,節省了人工成本,保證了超低穩定排放。
據悉,自去年12月份,新密市啟動耐材行業深度治理以來,全市上下持續推進綠色、技術、智能“三大改造”,始終堅持市場主導、典型引路、環境打造、政策激勵,在全省率先完成耐材行業脫硫脫硝,實現了環境質量改善和產業轉型升級“雙促進”。今年上半年,全市耐材行業實現產值500億元,稅收4.78億元,增長21.2%;出口2.13億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96%,成績亮眼。
目前,新密市列入深度治理的277家耐材企業,已治理完成200家,正在治理12家,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耐材行業近三年稅收年均增長40%以上,今年1至10月,實現稅收7.65億元,同比增長13.3%,初步實現了環保達標、效益升級、轉型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