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拓出售全部煤炭資產
2014年大宗商品寒冬以來,礦業巨頭紛紛削減資本開支降低資本負債,甚至被迫甩賣資產斷臂求生。
2017上半年,力拓出售其在澳最大煤炭資產——聯合煤炭公司,該公司擁有獵人谷運營煤礦(簡稱HVO)67.6%的股權、索利山煤礦80.0%的股權和沃克沃斯煤礦55.6%的股權(簡稱MTW)以及PWCS港36.5%的股權。
最終,經過四輪大戰,歷時半年,兗煤憑借超過26.9億美元(超180億人民幣)的收購報價及更為明確的融資、交易時間表,擊敗巨頭嘉能可,成為這場中外資源并購戰的贏家。當然,這場競購案中最大的贏家莫過于力拓。

下半年,力拓拋售其煤炭資產的決心依然,此次拋售煤礦為力拓剩余的全部煤炭資產,資產價格超過20億澳元(合15億美元),此次出售將使全球第二大礦業公司力拓礦業集團退出煤炭市場。

據彭博報道,嘉能可和由阿波羅(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LLC)牽頭的一個財團已入圍了此次力拓剩余煤炭資產的招標。
二、更換董事長

12月7日消息,礦業巨頭力拓集團任命董事會成員西蒙·湯普森(Simon Thompson)為公司董事長,2018年3月5日,正式上任。
現年58歲的湯普森自2014年起擔任里約熱內盧董事,此前曾任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的執行董事,同時也是紐蒙特礦業公司、圖洛石油公司和聯合鋁業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湯普森在一份聲明中稱,他將確保力拓繼續通過保持資本紀律和價值過度的方式,看重價值而非數量,繼續為股東帶來更高的回報,截至目前為止,力拓集團的股價已經累計上漲了20%。

三、輕裝上陣的礦業巨頭
力拓1873年成立,從西班牙到全世界,與資本共舞了144年,從默默無聞到成長為世界最大的跨國綜合礦業公司之一。其成長歷程大概可以總結為三個階段。

1873年,英國財團向西班牙政府購買了位于西班牙南部力拓河價值3.7百萬英鎊的銅礦,成立了最初的力拓公司。隨后,通過不斷地擴大運營,19世紀80年代,力拓成為了世界最大的銅礦生產商,產量占到全球銅礦總產量的8%。
1924年,力拓啟動了海外多元化發展戰略,海外擴張不但為日后力拓成功脫身西班牙泥潭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幫助力拓成為國際化的礦業巨頭。2000年,力拓穩穩坐上全球礦業巨頭寶座,全球總資產超百億美元。


2007年,力拓38億美元收購加拿大鋁業公司,溢價相當嚴重,同時力拓采用舉債的方式來籌集收購資金,使公司債務由240億美元增長到463億美元,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鋁價大跌,公司陷入財務危機。力拓也開啟了“瘦身計劃”,剝離非核心業務與資產,減少運營和支持成本,控制資本支出。

經過幾年的優化調整之后,目前力拓所擁有的,無論Pilbara鐵礦、Queensland鋁土礦、Argyle鉆石礦,還是智利Escondida銅礦等,都堪稱是全球最為優質、最具競爭力的礦山資產。

經過一系列削減開支及生產提效計劃,力拓2016年實現合并銷售收入338億美元,凈利潤也從2015年虧損8.66億美元大幅提升至2016年凈利潤46.17億美元,成功扭虧。
從力拓的營收來源看,中國可謂是第一主力,力拓營業收入30%來源中國,16%來源于日本,16%來源于其他亞洲國家。
力拓營業收入主要來源國家分布

力拓成功扭虧,最重要的是,其2016年凈負債削減到了96億美元,資產負債率持續降低至17%,而該資產負債率也是同業礦商中負債率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力拓稱,未來5年,通過實施智能礦山計劃(包括在西澳大利亞投用智能鐵路和智能卡車等)系列降本提效措施,力拓還能再挖掘出50億美元現金流。
輕裝上陣的礦業巨頭,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