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一片藍天、還一江清水、留一方凈土,我們要朝夕必爭、動真碰硬、扎實工作,全力以赴完成2017年預期目標。”在昨日召開的2017年四川省環境保護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省環保廳廳長于會文如是表示。
會議對2017年全省環保主要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于會文說,2017年,成都平原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是全省環保“一號工程”,省環保廳2017年在大氣質量改善的一半精力,要投入到成都市。此外,2017年還將再集中開工一批污染防治重大項目,重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環境問題。
今年四川環保預期目標: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99天
大氣:全省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比基準年2013年下降10%以上,未達標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8%以上,地級以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1.9%,為299天。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增加至7個(新增雅安市、巴中市)。
水:全省地表水87個國控考核斷面達到或優于III類的比例為78.2%,劣Ⅴ類斷面水質比例控制在6.9%以內,沱江干流水質達標率上升到25%,岷江干流水質達標率上升到72%,省會城市成都主城區全部消除黑臭水體,其余市(州)城市主城區黑臭水體整治完成比例達到60%,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III類的比例為97.6%。土:全面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完成5萬個點位的詳查任務。全面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四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
于會文表示,全省環保系統將對宜賓、廣安等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推進96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14條平板玻璃生產線污染治理提標升級改造,實施石化、汽車制造、表面噴涂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綜合整治企業100家。
同時,完成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污染防治規劃,編制并實施24條重點污染小流域達標方案,建立工業磷污染源清單,制定工業循環用水總磷排放控制方案,在全省城鎮污水處理廠安裝總磷自動在線監測設施,督促完成161家工業聚集區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建設、86家造紙企業清潔生產改造等。
成都大氣治理:
今年對癥下藥出真招
于會文說,成都平原大氣問題近年來一直困擾著我們,尤其是去年最后兩個月。如何才能打好霧霾治理這場硬仗,消除老百姓的“心肺之患”,實現空氣質量的根本好轉?如果一味強調是氣象原因,也很難服眾。應該說短期主要是氣象原因,而從長期來講,肯定是污染物排放量太大帶來的,還是防和控的原因。
“成都市一方面污染物排放總量大,環境容量小;另一方面,周邊二三圈層‘小散亂’企業比較多,無組織排放較突出,同時老舊車、黃標車尾氣排放貢獻非常大,工地揚塵仍未杜絕。”于會文說,在爭取國家隊支持的同時,省里和各地也要加強研究成因與治理,只有對癥下藥,才能精準發力,取得的成效才能明顯。
于會文強調,打好四川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必須在重點區域和重點流域撕開突破口,攻堅克難,先把主陣地攻下來。大氣的重點區域,就是成都平原,特別是成都市的1.3萬平方公里,2017年實現成都平原大氣質量的持續好轉,是全省環保系統的一號工程。
于會文表示:“要強化成、德、綿、遂、資、眉、樂、雅8個市聯防聯控。針對成都市的大氣環境問題,請國家隊出手,幫助把脈問診、對癥下藥、精準發力,并督促成都市對二、三圈層縣區建筑施工揚塵、企業偷排漏排超排、燃煤禁燒等實行精細化管理,必要時收嚴規劃環評,實行區域排放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