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市困境中,晉煤集團緊扣市場需求“脈搏”,全力在自身煤炭產品上下功夫,通過不斷進行洗配煤技術改造,在原有煤炭產品的基礎上,努力開拓新品種,目前有49個煤炭品種面向市場,力促效益最大化。

“粒煤”每噸可增效100元
所謂“粒煤”是指直徑在6毫米到13毫米之間的煤炭,通常這樣的煤炭都會作為末煤被賤賣。從2014年煤炭價格下行開始,晉煤集團就開始著手“粒煤”市場的開發,并根據煤質情況,在下屬三個礦井進行“粒煤”洗選的技術改造。
在趙莊煤業選煤廠主洗車間,新安裝的534皮帶正在投入使用。據趙莊煤業選煤廠常務副廠長趙水富介紹:“為開發”粒煤“新品種,積極適應市場需求,我們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經過緊張的一周時間,技改完成一套篩選粒煤的系統,將外運車間原來的534皮帶反轉,新增加一條800米皮帶與振動篩,很好的將末煤和塊煤有效分離。目前,每年能生產熱值在6500大卡以上的粒精煤5至6萬噸,創效百萬余元。”
成莊礦是晉煤集團三個進行“粒煤”洗配技術改造最晚的礦井。據正在進行設備改造的選煤廠洗煤車間主任郭建光介紹:“現在我們主要是利用舊材料進行設備改造,過去我們從塊煤中篩出的13毫米以下的煤,就全當末煤賣了,現在如果能每出一噸粒煤,我們就能增加100多元利潤。”
據了解,成莊礦改造完成后,該礦每天“粒煤”產量在300噸左右,一個月創效將近百萬元。成莊礦選煤廠洗煤車間主任郭建光說:“隨后我們將在末煤車間安裝大型篩分系統,進行再次系統升級改造,從而大量生產“粒煤”產品,以滿足外運銷售及市場需求。”
目前,晉煤集團“粒煤”月銷售量達到1.5萬噸左右,這一數字正隨著市場的開拓不斷增加。產出的“粒煤”主要銷往江蘇、江西、安徽一帶的石灰企業及少部分化工企業。
“清潔煤”打開京津冀市場
去年冬季在霧霾籠罩下,京津冀地區作為大氣治理政策先行的地區,要求當地所有使用的燃煤灰分必須低至21%以下。晉煤集團聞風而動,立即根據下屬各礦煤炭指標情況,在下屬趙莊煤業和成莊礦兩個主力礦井進行洗配煤技術改造,及時生產出適應市場的“藍天一號”“藍天二號”等5個清潔煤種。
“為了配出‘藍天一號’,也就是17級末煤,我們接到任務一個月內,就完成對選煤廠主廠房改造工作,增加刮板運輸機和摻配皮帶。為保證摻配比例,浮選車間先后進行了二十余項技術改造,馬力全開,全力以赴保證浮選精煤量。”趙莊煤業選煤廠常務副廠長趙水富介紹說。
為最大限度保住口碑,晉煤集團趙莊煤業不斷加大采樣頻次。“這是我們常用的堆錐四分法,可以最大程度上確保煤樣的均勻,便于我們采樣分析的數據準確性。特別是2015年以來,煤種增加后,我們更是增加了采樣頻次,確保煤質的穩定性。”趙莊煤業調度室主任單軍說。
據晉煤集團煤炭運銷分公司副經理周玉干介紹:“‘藍天’系列煤種為我們打開了京津冀民用煤市場,該系列煤種具有低硫分,低灰分,中高發熱量的特點,符合政府環保需求。去年冬季在京津冀地區非常暢銷。”
據了解,晉煤集團于去年年底與河北省發改委簽訂了80萬噸/年的供需合同,預計年可新增效益2億元。
未來,隨著國家大氣治理政策的不斷推行,這一市場也將逐漸增加。目前,晉煤集團已著手爭取其他省份的清潔煤市場。
“洗末煤”緊俏產品增效益
當前煤炭市場上,“洗末煤”銷路好、效益優。晉煤集團見此情景,及時從品種、質量、生產量上同時入手,搶抓市場對“洗末煤”的需求機遇。
“洗末煤”由于顆粒小,在洗配的過程中容易造成產品流失,保證產品回收率是急需面對的問題。晉煤集團長平公司洗煤廠副廠長崔建寧介紹說:“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我們不遺余力強化洗末煤生產組織,突出抓好洗末系統調試工作,最大程度提高洗末產品回收率,保證洗末產量”。
晉煤集團寺河礦是千萬噸級礦井,目前已根據市場客戶對末煤的品種需求,生產了6個品種的洗末煤,分別是灰分小于13%的洗末、化工用煤、電煤、發熱量5500大卡的篩末、發熱量5800大卡的篩末、低硫低灰篩末。
“我們根據實際生產運行模式及煤質特點,經過前期精心計算,在生產過程中按照儀器的數據顯示,動態調整原煤配比及入洗量,并且把六個末煤倉,分成四個品種倉,按產品質量不同分類入倉。最后按用戶的需求,通過外運裝車,保質保量滿足客戶對6個末煤品種的需求。”寺河礦選煤廠常務副廠長宋晉芳介紹說。
為了保證效益最大化,晉煤集團寺河礦選煤廠在保證多生產低硫、低灰、高品質商品煤基礎上,實行廠級領導盯現場、盯環節、盯系統、盯改造的跟班制度,每天安排3名副廠長12小時制在現場,緊盯每一個洗選環節,對現場發現的任何環節和隱患立即解決,確保每天的洗末煤任務順利完成。
面對市場低迷,晉煤集團緊扣市場需求“脈搏”,搶抓機遇,開足馬力生產適銷對路、質級相符的商品煤,用產品贏得市場和客戶,全力實現煤炭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