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召開“‘兩網融合’(垃圾分類處理與 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創新協作體”發起單位議事會的通知
各位再生資源、環衛業界同仁: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戰略,深入實施“兩網融合”發展新戰略,進一步引導再生資源行業和環衛行業健康持續發展,中再生協會于今年1月9日與廣州市政府聯合召開了“首屆城鄉垃圾分類與低值廢物回收利用研討會暨廣州經驗分享會”,率先在業內拉開了“兩網融合”發展模式的大幕。為鞏固廣州會議成果,應業內諸多單位的要求,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以下簡稱中再生協會)聯合相關行業協會及企業廣泛溝通后,決定以中再生協會名義向業界發出倡議,成立“‘兩網融合’(垃圾分類處理與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創新協作體”,并誠邀有意作為發起單位的機構參與“協作體”工作計劃、工作條例的起草。
一、發起背景
中國經濟經過20年高速增長,在資源與環境方面有很大欠賬。據住建部統計,我國目前城市年產垃圾約1.5億噸,并以7%~9%年遞增速度增加。中國70%的城市陷入垃圾圍城的困境,不僅造成嚴重污染,而且垃圾中大量有用資源浪費,是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瓶頸。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今后五年要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走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道路,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基本國策。中共中央政治局不久前也審議通過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該方案再次強調了廢舊物資回收行業和再生資源行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方案提出,加快建立垃圾強制分類制度,制定再生資源回收目錄,對復合包裝物、電池、農膜等低值廢棄物實行強制回收。
當前,受宏觀經濟環境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影響,再生資源行業同樣面臨嚴重發展困境,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下降,部分再生資源行業已退出該行業,去年以來,退出該行業的從業人員估計在200萬人左右,垃圾減量及再生資源產品的回收必然受到很大影響,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當前面臨的環保制約因素逐漸提高,再生資源與環衛兩網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去年以來,國家有關部委已經將“兩網融合”發展作為下一步工作重點,正在大力推動有條件的城市創新工作體制機制,試點開展再生資源回收與生活垃圾分類清運體系的協同發展,鼓勵在重點環節加強對接,在收集、回收、轉運與分揀、處理環節融合發展。但截止到目前,由于行政管理體制、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限制,在垃圾分類與低值廢棄物資源化協同處置方面,能夠形成較成熟的、有中國特色的、可復制和可借鑒的模式還不多,更多的政府部門和企業還處于探索之中。
以廣州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在垃圾分類、垃圾減量及低值廢棄物資源化協同處置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模式。協同治理、全民參與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撬動市場力量、啟動第三方服務模式雛形初現;出臺并實施《廣州市購買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處理服務管理試行辦法》,明確對廢玻璃、廢木質、廢塑料等八類低值可回收物以90元/噸作為政府購買企業回收處理服務的標準,鼓勵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進入垃圾分類前端進行回收業務,以廣州市為代表的“兩網融合”模式初現。
二、目的和意義
圍繞“兩網融合”目標,推動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管理模式創新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促進垃圾減量及再生資源資源化利用;以互利互惠、拾遺補缺為目的,推動再生資源企業、環衛企業積極參與到兩網融合中的實踐中來;推動技術創新,以重大技術攻關、重大新產品(新裝備)開發和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為目標,突破低值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關鍵、核心和瓶頸技術,構建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構建從垃圾分類回收到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完整產業鏈,凝聚和培育創新人才,加速商業模式、技術成果產業化和推廣應用,合力推進我國“兩網融合”的跨越式發展,為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三、主要內容
“‘兩網融合’(垃圾分類處理與再生資源利用)發展產業創新協作體”(以下簡稱“協作體”)是由“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利用”相關的行業協會、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及其他相關機構組成,以創新政府部門管理模式,整合產業技術創新資源,提高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旨在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利用的行業協會、重點企業、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協同起來,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政產學研用”創新合作新機制和新模式。
協作體將成立協作議事會,由行業專家、協會、企業構成,負責工作計劃制定、項目實施、活動組織、資金籌集(資金的籌集與使用依每個項目具體商定),負責對外聯絡、聯誼和宣傳工作;協作議事會下設秘書處,承擔日常工作任務,辦公地點設在中再生協會。協作體的重點工作如下:
1、推動“兩網融合”的政策和制度研究
配合政府主管部門開展垃圾分類及再生資源協同發展的政策法規和管理辦法,探索垃圾強制分類及生態補償機制,明確各級管理部門和機構的責任分工,探索政府購買服務、包裝物押金制、消費者責任制等制度研究。
2、加速“兩網融合”商業模式研究與推廣
總結推廣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深圳等城市兩網融合的模式和經驗,通過協作體平臺,凝聚“兩網融合”合作的綜合優勢,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兩網融合”發展的示范模式,對示范模式進行廣泛宣傳報道。
3、構建垃圾分類及再生資源資源化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
推動垃圾自動分選技術、低值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廚余垃圾處理技術、垃圾焚燒與熱能研究技術等關鍵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4、探索城鎮和農村“兩網融合”市場前景與發展模式
將兩網融合體系設計融入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規劃中,重點研究農膜地膜、農作物秸稈、禽類糞便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技術和模式。
5、系統化垃圾分類及資源循環的宣傳和教育
利用協作體的社會影響力大力宣傳垃圾分類及再生資源利用,通過協作體成員的自媒體、公共媒體和專門活動宣傳垃圾資資源化的重要意義。
6、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
借助定期定向的培訓活動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在高校設立相關課題組,為行業發展儲備高級人力資源,為協作體成員提供管理咨詢,提高企業的戰略定位和規范化程度。
7、搭建企業間、地區間的合作交流機制
構建協作體成員間的信息共享平臺,將各地兩網融合經驗和技術定期發布,每年組織一次協作體全體成員會議,并根據協作體成員單位的提議,對大家共同關心的重大議題不定期召開交流研討活動。
8、為協作體成員提供資本、技術、政策、信息等多元化服務
聯合金融機構、評價機構、公共信息平臺等資源幫助協作體成員的優秀項目尋找資本和政策支持,聯合行業專家、研究機構為協作體成員提供專項的咨詢服務。
四、發起單位議事會時間地點
(一)會議時間:3月19日(周六)上午9:00-12:00
(二)會議地點:北京市宣武門商務酒店(宣武門路口東南角)
(三)參加人員:協作體首批成員負責人及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代表
(四)注意事項:交通食宿自理,會議免費。參會請填寫《共同發起單位意向書》,報名截止日期3月15日。
五、參與方式
協作體首批定向邀請在業內有影響的30-50家單位作為發起方,如有意向作為共同發起單位或參與協作體,請填寫《共同發起單位意向書》(見附件),蓋章后傳真或掃描件給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
聯系人:唐艷菊 010-59338231 tangyanju@crra.org.cn
曹 陽 010-59338247 caoyang@crra.org.cn
倡議單位: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
2016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