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縮水、原材料囤積的“雙重壓力”,中機鑄材果斷延伸產業鏈,全國首創以再生砂為原料生產燒結彩砂,實現――
雖然還在進行燒結彩砂試驗,這個月底年產6萬噸的生產線才開始組裝,公司卻已經拿下省內3萬噸訂單。而且,上海、浙江等地客商紛紛趕來洽談合作,唯恐失去商機。
新春伊始,中機鑄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先富,天天都為這些事忙并快樂著。
中機鑄材位于沙縣金沙園,于2013年成立,是一家由央企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海西分院、上海德充符基金公司與民企三明市聯興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去年4月,全國第一條水玻璃鑄造廢砂回收利用自動化生產線在中機鑄材投產。該生產線利用水玻璃砂型鑄造廢砂為原料,經過分撿、破碎、濾篩除雜、生物浸泡除雜……廢砂綜合利用率從傳統的20%-30%提高到98%,填補了該項技術的國內空白,獲6項國家專利。
中機鑄材創造了一個新興產業,造成污染的鑄造廢棄砂得以循環利用,實現綠色發展。
然而,徒有技術,鮮有市場。陳先富坦言,受近年經濟下行影響,省內鑄造業市場萎縮六成,再生砂用量隨之縮水,中機鑄材因此囤積了大量原材料。
突圍才是出路!實施產品深加工、多元化戰略迫在眉睫。
經市場調研,去年全省真石漆涂料行業彩砂用量超15萬噸,具有巨大市場空間。過去,真石漆廠家的彩砂原料采用天然彩砂,存在不可再生,開采時破壞資源環境,含雜質較高,批次色差較大等問題。能否利用再生砂深加工燒結彩砂,代替天然彩砂,作為生產真石漆、環氧地坪的新型環保原材料?
去年10月,在聽取高校、科研院所專家的建議后,陳先富帶領技術團隊著手攻關。將再生砂加入無機色料和特殊涂層,經攪拌、預熱、高溫煅燒和冷卻,生產燒結彩砂。
研發過程中,因設備保溫效果差,造成天然氣成本升高。公司立即改良燒結爐結構,實現溫度可控,生產成本每噸降低近30元。
同時,針對產出的燒結彩砂易褪色現象,公司及時調整生產配方和輔助材料,提高色料滲透率,產品經檢驗保色時長可達15年以上。
短短一個多月,全國首創利用再生砂生產燒結彩砂的試驗線投產。首批產品發往福建正邦環保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試用,獲得好評:產品強度、保色度優于其他礦石煅燒的燒結彩砂,且節省真石漆制造成本近10%。
經對比,中機鑄材生產的燒結彩砂較于不可再生、顏色單一的天然彩砂,具有性能穩定、耐磨損,保色時間長、顏色統一和雜質少等多重優勢。
“困難也是機遇。”陳先富說,原來再生砂每噸售價僅100多元,運輸成本高,銷售半徑局限于三明地區。以再生砂為原料深加工燒結彩砂,不僅消化了再生砂的存量,每噸售價增至800多元,還可銷往全國各地。
再生砂里再生“金”。這不,中機鑄材已和麗邦(廈門)建筑涂料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作為其在福建的總運營商,并簽下3萬噸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