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全面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是今年政府報告提出的重要內容。在兩會召開之際,記者專門就此話題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史玉波。
煤炭仍是我國的主體能源
記者:優化能源結構,減少對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賴,近年來我們都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史玉波:我國能源結構長期以煤為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壓力。為優化能源結構,減少對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賴,近年來國家發布實施了一系列法規和政策,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013年,水電、風電、光伏和核電裝機分別達2.8億千瓦、7548萬千瓦、1479萬千瓦和1461萬千瓦,分別比2010年增長27%、143%、1619%和35%,非化石能源裝機占電力總裝機的30.9%,發電量的22.3%,占能源消費總量的9%,比2010年增長0.4個百分點。加快國內和國外天然氣開發利用,2013年天然氣消費量1662億立方米,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7%,比2010年增長1.3個百分點。
記者:目前我國能源結構是什么狀況?有什么特點?
史玉波:雖然能源結構在不斷優化,但總體看,煤炭仍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從2000年開始,煤炭生產消費快速增長,在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的比重由73%和68%增長到2006年的78%和71%。近兩年隨著能源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煤炭比重雖然有所回落,但主體能源的地位仍沒有改變。
2013年煤炭產量36.8億噸,占一次能源生產的76%。煤炭消費量38億噸,占一次能源消費的66.6%。
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稟賦特點,決定了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難以改變。從資源儲量看,煤炭資源儲量豐富,截至2012年末,全國已查明資源儲量1.42萬億噸,占一次能源資源總量的94%。從能源安全看,立足國內是我國能源戰略的出發點,2013年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分別達到58.1%和31.6%,必須有一種穩定、可靠、經濟的能源資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從非化石能源發展看,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受技術經濟安全等方面因素制約,未來供應能力存在不確定性,樂觀估計到2020年占我國能源消費的17%,短期內難以大規模替代傳統化石能源。
為實現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兩個百年”戰略目標,保障國民經濟發展,我國能源需求還將持續增加。據測算,到2020年我國能源需求總量將達到52億噸標準煤,煤炭需求量47億噸,約占60%。煤炭仍將承擔保障能源穩定供應的重任。
把煤炭的文章做好高度重視煤炭的清潔利用
記者:結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您覺得該如何做好大氣污染防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史玉波: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指出,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這表明了中國政府治理污染的決心。2012年以來,我國持續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為特征污染物的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有研究表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費是污染的重要來源。解決能源污染問題十分緊迫。抓什么?怎么抓?值得深思。
總的來看,治理能源污染問題,一方面要在發展清潔能源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在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上下功夫。我的意見是:要把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發展清潔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記者:當前煤炭清潔生產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史玉波:既然離不開煤炭,我們就要把煤炭的文章做好。從國際上看,不少發達國家也大量使用煤炭。2012年,美國、德國煤炭消費量分別為8.2億噸、2.4億噸,按人均算與我國相近。特別是二十世紀80年代,德國煤炭年消費量曾超過5億噸,每平方公里煤炭消費強度接近今天的京津冀地區,但環境卻治理得比較好。這表明,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可以減少煤炭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近年來煤炭清潔生產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一是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加工,2013年原煤入選率達到59%,比2010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已接近美國、南非的洗選水平。二是加強礦區生態環境保護,推廣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等技術,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土地復墾和植被恢復,礦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三是促進資源綜合利用,2013年礦井水、煤矸石利用率達到65%和64.6%,分別比2010年提高6個和4個百分點;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量155億立方米,利用量68億立方米,分別比2010年增長107%和185%。同時,在戰略層面,積極開展煤炭安全綠色開發戰略研究,研究制定煤炭綠色開采指導意見,減輕煤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提升煤炭清潔生產水平。
記者:目前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還存在哪些問題?
史玉波:應當看到,煤炭的開發利用是一個全生命周期過程,不僅涉及煤炭行業本身,還涉及下游的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多個耗煤行業。任何一個利用環節出了疏漏,都會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特別是,我國主要耗能產業長期粗放式發展,加上環保措施不到位,積累了很多問題。一是環保設施不完善。重點耗煤行業環保設施建設滯后,污染嚴重、高耗能的燃煤小鍋爐仍大量存在。二是政府監管不到位。重審批、輕監管的管理方式未能發揮作用,監管漏洞多。有的企業雖然安裝了環保設備設施,為節省成本,白天開,晚上關,甚至破壞監測設備,偽造 監測數據。三是燃料質量有待提高。大量劣質煤炭長距離運輸,增加了煤炭運輸成本和能耗。成品油中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含量高,機動車尾氣排放問題突出。四是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很多環保意識淡薄的企業寧愿被罰款也要違規排放。
統籌規劃,共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清潔能源發展
記者:把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發展清潔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重點需要從哪些方面著力?
史玉波: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當前煤炭消費總量大,未來還將增加的情況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發展清潔能源要統籌規劃,共同推進,為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能源生態文明作出貢獻。
加強重點耗煤行業減排改造。加快火電、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燃煤電廠必須安裝脫硫設施,加快燃煤機組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和煙氣脫硝設施建設。實施鋼鐵燒結煙氣脫硫脫硝,有色金屬行業冶煉煙氣中二氧化硫含量高的冶煉設施安裝硫回收裝置。大幅提高焦化行業煉焦爐荒煤氣硫化氫脫除效率。水泥行業實施新型干法窯降氮脫硝,實施煙氣脫硫改造。
燃煤鍋爐和工業窯爐現有除塵設施要實施升級改造。加快采用高效低污染煤粉鍋爐替代現有低效高污染中小型鍋爐。
加大污染物排放監管力度。理順管理體制,提高監管效率。加強清潔利用監測能力建設,抓好重點耗煤單位、重點污 染源和治理設施運行監管,推動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聯網共享。加強清潔利用執法監督,實行執法責任制,依法從嚴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形成對污染企業強大的震懾力。
加強能源產品質量管理。發布實施商品煤質量管理辦法,研究制訂商品煤質量國家標準。規范煤炭流通體制,健全產品質量監管體系。鼓勵優質煤炭進口,禁止高灰分、高硫分劣質煤炭的生產、使用和進口,限制劣質煤長距離運輸。加快石油煉制企業升級改造,加強油品質量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加快制訂完善汽車燃料消耗量標準、油品標準等。
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推廣先進的型煤生產應用技術,提高煉焦精煤、高爐噴吹用煤產品質量和利用效率。研究推廣超超臨界發電、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大型循環流化床等高效、清潔發電技術,進一步降低污染排放。加快開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研究和示范。
完善污染防治法律法規體系。修訂完善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定更嚴格的耗煤產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特別是要加強對造成重大污染的企業及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從根本上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營造公平的法制環境,讓排污企業不敢以身試法。
總的一句話,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煤炭仍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因此要高度重視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要把推動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與發展清潔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