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后的褐煤被壓制成型,曾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13日,洛陽市雙勇機器制造有限公司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我國最大規格的高壓大型壓球機,在不添加任何黏結劑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將干燥后的褐煤壓制成型。

這項攻克世界性難題的科技成果于今年9月被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鑒定為“國際首創”,其規格、產能、壓力等測評數據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據測算,該設備每小時壓塊量可達50噸至100噸。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礦產煤,水分大、燃點低,極易風化碎裂,干燥后直接變為粉末。露天開采的褐煤,堆放過高容易自燃,長途運輸又會產生大量粉塵,被視為煤中“雞肋”,所以,將其壓制成型是解決褐煤運輸和揚塵污染的最佳路徑。
雙勇公司董事長郭鐵軍打了個比方:褐煤成型好比把面粉制成掛面,方法有二。其一,在面粉中兌水攪拌后壓成面條,再進行干燥;其二,將面粉直接高壓壓制成掛面。不難看出,第一種方法工藝簡單但工序繁多,第二種方法工序少、成本低,但難度極大。
2010年,雙勇公司研制的大型壓球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經過科技成果轉化,今年年初,可直接為褐煤開采企業砍掉巨額添加劑成本和繁雜工藝的雙勇高壓大型壓球機投入工廠化生產。目前,來自新疆、云南、內蒙古等地的最難成型的褐煤粉末均被成功壓制成球團,創造了我國裝備制造業領域的奇跡。
如今,通過雙勇公司解決難壓物料成型問題的國內外用戶越來越多。今年6月,一家俄羅斯用戶聽說雙勇公司能解決褐煤成型難題,不惜花費高昂運費,從萬里之外把褐煤樣品發至洛陽市進行試驗。由于俄羅斯地處嚴寒地帶,褐煤特點與我國差別較大,剛開始壓制成型并不順利。此后,雙勇公司反復試驗,不斷調整試驗參數,終于在7月將這種褐煤壓制成功,強度達到用戶要求。這也為雙勇公司高壓大型壓球機撬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
最新探測結果表明,我國褐煤儲量超過3000億噸,如果每年干燥提質1億噸褐煤,將產生粉狀褐煤3000萬噸至5000萬噸,不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嚴重污染環境并埋下火災隱患。郭鐵軍算了一筆賬:如果將200元左右一噸的褐煤粉末壓制成高強度球團進行炭化,制成焦炭,每噸價值可達800元,利潤翻了幾倍。
與此同時,我國礦冶企業每年排放廢棄粉料和粉狀尾礦20億噸以上,總堆存量更是達到270億噸,高壓大型壓球機大有市場。而大量廢棄物經壓塊處理被回收利用后,經濟、社會效益不可估量。
在發布會上,江蘇無錫雪浪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現場訂下兩臺設備,新疆、內蒙古、云南等地的多家用戶也發出訂貨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