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重工”)承制的一組磨機交付現場,其用戶單位——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黃金”)總經理、黨委書記孫兆學宣布:“對中信重工參與大磨機項目的功臣們給予獎勵,獎金1000萬元!”或許是為這一舉動所震驚,現場明顯沉靜了幾秒鐘,隨即才響起一片掌聲。
日進斗金
當日在中信重工成功試車并交付用戶的這組磨機,包括一臺直徑11×5.4米半自磨機和一臺直徑7.9×13.6米球磨機。
那么,這兩臺設備有何過人之處?孫兆學表示:“這次研制成功的大磨機是國內直徑最大的半自磨機,其中球磨機的總功率為目前世界最大,它的成功使我國大型礦業磨機設備進入了世界領先水平,這既是對我國民族裝備制造業的重大貢獻,更是我們展示央企形象的鮮明標志,對我國黃金及有色行業乃至全球的礦業界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據悉,這兩臺磨機將用于烏山項目二期工程。烏山項目是中國黃金與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實施戰略合作的重點工程,也是中國黃金實施“以黃金為主,多金屬開發并舉”戰略的大型有色基地建設項目,預計未來3年新增地質儲量將達到80萬噸銅。
中國黃金副總經理孫連忠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烏山項目是目前黃金集團最大的項目,而此次交付的磨機是其中最重要的設備。”
自然,這不是雙方頭一次合作。中信重工和中國黃金的合作始于2007年烏山項目一期工程,中信重工承制了其中關鍵裝備——2臺直徑8.8×4.8米半自磨機和2臺直徑6.2×9.5米溢流型球磨機的設計和制造任務。
中信重工董事長任沁新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烏山一期在進行招標的時候,對手無一是國內企業,競爭十分激烈。”
當然,中信重工的優勢也非常明顯。在礦用磨機的設計制造上,中信重工集選型、設計、生產制造、裝配、廠內試車、現場安裝、成套供貨為一體,是全球惟一一個能夠為用戶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的企業,這一獨特優勢,已經使其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大型礦用磨機供應商和服務商。
其設計制造的具有完全自主產權的各類礦用磨機不僅遍布中國各地,并已出口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巴基斯坦、印度、菲律賓、贊比亞、南非、沙特等20多個國家。
基于對雙方實力的認可,2007年6月18日,中信重工和中國黃金正式結為長期戰略合作伙伴。目前,烏山一期四臺超大型磨機在內蒙古烏山銅鉬礦已投產運行,一組半自磨機和球磨機設計處理能力為625噸/組/小時,合1.5萬噸/組/天;而運行中的實際處理能力達到745噸/組/小時,合1.78萬噸/組/天,超出計劃的20%左右。
孫兆學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烏山一期項目一天就能創造利潤400萬元,可謂日進斗金。
中國黃金沒有自滿陶醉停滯不前,而是更加堅定了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向著更大的目標發起挑戰,為此決定在烏山二期工程中使用更大規模的球磨設備。基于雙方的良好合作關系,中國黃金再次選定中信重工為供貨方。
孫兆學說:“中信重工不負重望,公司領導高度重視,科技人員忘我拼搏,生產人員加班加點,把這次任務列為公司‘零號工程’來對待,將每一個環節和工作都落實到人,在技術、生產、進度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的保障,時間短、質量高、成本低,圓滿完成了任務,不愧為我國最大的礦山機械制造商,不愧為民族裝備制造業的排頭兵。”
而孫連忠則告訴記者:“與進口國外設備相比,采用中信重工的產品,不僅節省資金一億多元,而且交貨期至少提前了一年。”
于是,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在錙銖必較的商業競爭環境下,還會出現前述甲方重獎乙方的案例。
對此,任沁新說:“我們不能滿足于保質保量交貨,而是要為客戶創造價值。”
為客戶創造價值,甚至是超出預期的價值。而這其中,烏山項目只是案例之一。
2011年4月2日,當時國內最大礦山裝備——江西銅業集團直徑10.37×5.19米半自磨機和直徑7.32×10.68米球磨機一次試車成功;
5月23日,國內鐵礦項目規格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太鋼集團袁家村鐵礦項目直徑7.32×12.5米和直徑7.32×11.28米溢流型球磨機順利通過試車及工廠交付。
9月,巴西知名礦業公司MMX公司正式發出預訂單意向書,4臺直徑7.9×13.6米球磨機再次花落中信重工。
至此,包括澳大利亞SINO鐵礦項目和中國黃金烏山二期工程項目在內,中信重工將目前世界最大規格的磨機制造盡數收入囊中。據悉,僅今年9月份一個月,礦磨產品就為中信重工帶來將近1億美元的國際訂單。
目前,中信重工已經具備年產超過200臺大中型磨機的裝備制造能力,可以向國內外客戶提供直徑8~12.2米的大型自磨機、半自磨機,直徑4~7.9米的球磨機。
顯然,一千萬重獎背后是為客戶創造的巨大價值,那么,為客戶創造價值,中信重工靠的又是什么呢?
核心制造
10月10日,中信重工重型鍛造工部。
還未進入車間,一股熱浪就迎面襲來。進門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熱源——燒得通紅的巨大鋼錠。當日,世界最大、最先進的18500噸油壓機再次迎來“大考”——鍛造438噸特大型鋼錠。
中信重工總經理助理、鑄鍛廠廠長趙安生介紹了18500噸自由鍛油壓機與750噸·米操作機聯動,現場鍛造大型支撐輥的工作流程。該機組目前規格和功率均創世界之最,最大鐓粗力達到18500噸,可鍛造600噸的鋼錠、單重400噸的鍛件;鍛件正負誤差不超過2毫米,快鍛次數每分鐘可達44次以上,鍛造一個鍛件可同時做10個動作,一人即可操作完成。特別是其液壓傳動系統采用了世界最先進的泵控技術,比之傳統的閥控可大大減少能量損失,實現20%以上的節能效果。
上午9點20分,隨著現場指揮人員一聲令下,18500噸油壓機、750噸·米操作機迅速聯動,進入工作狀態。約10分鐘后,一支重達438噸的特大型鋼錠在550噸鍛造吊的強力夾持下,緩緩移向18500噸油壓機工作臺。18500噸油壓機僅用兩分鐘便完成400噸鋼錠的鐓粗動作,并與750噸·米操作機配合,像“揉面”一樣輕松地反復對438噸鋼錠鍛造。約1個小時后,18500噸油壓機和750噸·米操作機嚴格按照工藝要求順利完成438噸鋼錠的鐓粗拔長工序,充分表現出了高效、高質量的工作狀態。
此次鍛造成功的438噸特大型鋼錠,是中信重工為江陰興澄特鋼4300軋機提供的大型關鍵鍛件。該鍛件采用雙真空冶煉,內部質量要求按國外著名冶金企業DANIELI標準執行。
據了解,自今年3月進入試生產以來,18500噸自由鍛造油壓機承接了多項大型鍛件的生產任務,圓滿完成了100~300噸級共110余支鋼錠的鍛造任務,順利實現了對軸類、板類、餅類、圈類等多種產品的成型及尺寸控制,且鍛造質量完全達到工藝要求,具備了生產大型尖端鍛件的能力。
撫今追昔,當萬噸水壓機帶給國人的自豪已成為歷史,18500噸油壓機創造的恢宏加工場景依舊震撼人心。而在歐債危機蔓延、市場預期悲觀的宏觀形勢下,中信重工大手筆投入技改更顯示了其對“核心制造”矢志不渝地追求。
“不管是啞鈴型還是橄欖型的企業架構,都是有所欠缺的。中信重工認為,只有天平型才是符合企業自身需求的。”談起企業組織模式,任沁新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
在任沁新打造的“天平型”企業架構中,核心制造是基礎,技術和市場分居兩端。而核心制造中,大型鍛件的鍛造則是核心制造的重要部分。18500噸油壓機成功完成400噸級特大型鋼錠的鍛造,標志著我國大型自由鍛件的鍛造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將滿足我國水電、火電、核電、加氫反應、冶金、船舶等大型裝備關鍵大型自由鍛件的制造需求,有效提升我國大型鍛件、重型裝備制造的產業形象。
靠什么為客戶創造價值?中信重工的答案與眾不同:依托強大的制造能力,在技術進步和市場升級的過程尋求動態平衡。
占據高端
同樣是在10月10日,中國工業報記者獲悉:中信重工將有望在今年上市。
從另一個角度看,上市將成為中信重工以高端戰略成功轉型的注腳。
“十一五”期間,中信重工在獨特戰略的指引下,形成了以高端制造和成套經營為突出特色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中信重工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重型裝備制造企業之一,中國最大的礦山、水泥裝備研發制造服務商及其工業解決方案提供商,中國低速重載齒輪商品基地,中南地區最大的鑄鍛和熱處理中心,國家級創新型企業。
除了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85%以上的大型提升機成套產品,中信重工還擁有“洛礦”牌球磨機、減速器、回轉窯、輥壓機四塊中國名牌。這四大名牌產品主導了國內的市場,并以強勁的增長態勢成為企業走向全球的拳頭產品。
在此基礎上,中信重工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礦山、冶金、有色、建材、煤炭、節能減排、大型鑄鍛件等領域的商品、工程與服務,正在營造形成“為全球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全新商業模式。
同時,通過核心產品及大型水泥成套、余熱發電成套、活性石灰成套、冶金球團成套等,在國內市場,中信重工與中國8大有色集團、10大鋼鐵集團、12大水泥生產商、13大煤炭基地結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
市場定位固然是其高端戰略的一環,而研發方向也無疑顯露了中信重工的這一戰略。例如,作為一家重型機械制造商,該公司卻能在在環保上屢有建樹。
不久前,中信重工首創用于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及冶金化工領域的純低溫余熱雙壓發電技術,成為國內首家在該領域具有知識產權、自行設計制造的企業。
又如,任沁新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該公司在國內首開先河,利用水泥廠回轉窯消納城市生活垃圾,將城市垃圾變成水泥原料。用水泥窯消納城市垃圾,不僅能把余熱利用起來,而且最終把灰渣進行無害化處理,作為水泥原料來再次利用,真正實現了城市垃圾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設計目標,是當前解決城市生活垃圾的最有效途徑。
在國際市場,中信重工將目標定位于歐美、澳洲、南美、南非、俄羅斯、印度等高端市場和新興市場。組建了中信重工澳大利亞公司、南非公司、巴西公司和印度、俄羅斯辦事處,與世界三大礦業巨頭、世界五大水泥集團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與供貨關系,形成了全球化營銷與服務網絡,使自主品牌直面國際終端客戶,目前中信重工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礦業和水泥裝備供應商和服務商。
為了強力支撐起“核心制造+成套服務”格局,中信重工通過致力于在重大裝備領域、環保節能領域、高技術領域、關鍵基礎件領域形成四個增長極,建立了用戶服務中心、大客戶服務中心、備件服務中心“三位一體”的新型客戶服務體系;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中信重工構建了工程成套、產品設計、制造工藝“三位一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借助礦山重型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實驗室系統,CAE數字化仿真、國際標準等高端平臺,中信重工的產品、技術和服務正向深層次、多維度延伸。目前,依托高端制造體系平臺,中信重工已成功研制出大直徑、超深鉆井成套技術裝備、新型褐煤提質技術裝備、水泥窯消納城市垃圾成套技術裝備,并掌握了大型、特大型鑄鍛件核心技術,在核電、加氫等領域的關鍵部件制造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由此,中信重工已絕非傳統意義的機械設備制造廠家,而成為一家標準的高新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