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破碎機網訊:城市更新改造產生的大量建筑廢棄物何去何從?深圳南方科技大學拆遷建設項目給出一個新答案:近100萬噸的建筑廢棄物實現就地轉化綜合利用,創造綜合效益近億元。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是全國首個建筑廢棄物“零排放”示范項目。
9月14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呂銳鋒率有關部門到南科大建設工地現場調研,對這一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給予充分肯定,要求在全市進行推廣。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正在建設的南科大校區8號地塊看到,在由建筑廢棄物堆成的大“山”旁,伴隨著陣陣轟鳴聲,一座移動式的破碎機站正在工作,只見它前面“吞”進去大小不一的混凝土塊,而從側后方兩個出口“吐”出來卻是沙狀的細骨料和稍大顆粒的粗骨料。
項目實施單位深圳市華威環保建材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這些材料將被運至距離僅百米遠的車間或其他施工現場,前者將被制成實心磚、空心磚等再生建材產品,后者則用于地面鋪設基礎材料,從建筑垃圾產生、處理、再生建材產品生產和應用,全部在南科大校區建設工地現場封閉運行。目前,這里已有30余萬噸的建筑廢棄物通過這一方式實現就地轉化利用。
據了解,建筑廢棄物處理是現代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一大難題。其綜合利用傳統模式是施工企業對建筑工程進行拆遷,并組織車輛將建筑廢棄物運往建筑廢棄物受納場填埋。市住建局建筑節能與建材處處長李子新告訴記者,南科大及深大新校區前期拆遷工程中共產生近100萬噸建筑廢棄物,按傳統處理方式,南科大這批建筑廢棄物全部外運填埋,需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影響城市環境。同時,大量的建筑廢棄物的運輸車輛還會給城市交通帶來極大壓力,不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國家循環經濟產業政策。
今年初,針對建筑廢棄物,根據市領導要求,市住房建設局會同市城管局、建筑工務署及南山區政府創新思路,招標引入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企業就地轉化進行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通過現場移動式破碎,被制成再生骨料、實心磚、空心磚、彩色荷蘭磚、透水磚、廣場磚、植草磚、路沿石等15類綠色再生建材產品,這些產品全部將回用于南科大、深大新校區的建設。
經測算,南方科大建筑廢棄物采用現場處理的方法,可節約土地資源約90畝;按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轉化率90%計,可減少天然砂石原料消耗60萬立方米;可節省建筑廢棄物外運及填埋的處置費用4000多萬元;實現產值6000余萬元。
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是國內首個建筑廢棄物就地綠色消化、再生利用的項目,建筑廢棄物轉化率達到90%以上。此模式的成功運作,將為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光明新區和坪山新區以及前海片區大規模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建筑廢棄物的處理提供示范。